第54章(第3/6頁)

呂公弼嚴肅蹙眉,緊盯著崔桃。

“今日多謝,改日你有事,我能幫得上忙的,定竭盡全力。”崔桃對呂公弼拱了下手道謝,隨即瀟灑上馬,離開了。

呂公弼盯著崔桃的背影,唇緊抿成一條線。

半個時辰後,城門內不過十丈遠的茶鋪攤。

崔桃正坐在其中一張桌子邊兒飲茶,等來了折返的王四娘和萍兒。

王四娘和萍兒下了毛驢,就直奔崔桃跟前。

崔桃早在桌上給她們倆倒好了茶。

王四娘端起茶碗一飲而盡,對崔桃道:“被崔娘子猜著了,崔知州在半路命人把那一車子東西都給扔了。我和萍兒也沒閑著,回來這一路見人就喊前頭路邊有好東西可以撿,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訴他們,那些東西都是崔知州扔的。”

“做得好。”崔桃淡然道。

只要讓外人知道崔氏父女之間有隔閡,崔茂回頭若想再以‘孝’之名壓她,就沒那麽容易了。這件事她的確是先下手為強了,但如果她不下手,在與崔茂的父女關系上,崔茂必定會以絕對的優勢壓制她。

快穿這麽久,什麽奇葩醜事沒見過?人情冷,親情薄,又算得了什麽。理論上,這世界的‘自己’早已死在狗頭鍘下了。所以崔桃不會聖母地去顧念什麽父女感情,於她而言,一切的相處都對應的。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你無情無義,便休怪我下手為強。

“崔娘子太不容易了,若我有這樣的父親,只怕早氣得想不開,天天以淚洗面,甚至不想活了。”萍兒深吸一口氣,似乎還有怒火沒撒出去。

崔桃見茶攤外有倆人捧著一盆菊花路過,她令王四娘和萍兒先走。

崔桃蹭地起身,攔住那倆人的去路,瞧那兩盆花,大聲問:“這花怎麽在你們這?說!你們是不是在路上打劫了我父親!”

“什麽打劫,這位小娘子可不要亂冤枉人!這花是我們在半路上撿的,聽說是有什麽富貴人故意把一車東西不要,扔了,大家見了都在瘋搶呢,有的人拿不動了才不拿這花。我們趕去得晚,也就只能搶兩盆菊花回來。”

“再說這菊花都長得差不多,小娘子怕是認錯了吧?怎麽就知道是你父親那盆?”另一人嘲笑道。

“這菊花是我親自送給父親的,每一株我都細心挑選過,我自然是認得。不信你們自己看,每個花盆下面都寫著一個‘崔’字。”崔桃讓他們看一看盆底。

這時候茶鋪和來往的路人都爭吵聲所吸引,湊熱鬧看。

倆中年男子隨即查看花盆底部,果然有用毛筆寫的指甲大小的‘崔’字。

崔桃:“咱們這就去開封府好生說道說道!”

“哎喲,小娘子饒命!我們真不知道,真是撿的,沒打劫啊。”倆中年男子無奈地辯解道,真怕去官府招惹是非。二人驚惶之際,看見城門那便又進來一位中年婦人,一手手拎著三個紙包,另一手也捧著一盆菊花。他們忙指著那婦人表示,當時她也在,大家都是一起在路邊撿的。

婦人聽說崔桃的指責,忙道:“這我倒是聽人說了,這些東西都是崔知州故意不要的,卻不是我們搶!”

大家這就聽明白了,問崔桃那崔知州是不是她的父親。

崔桃窘迫地看看眾人,抿著嘴不說話。

這時候,曾在城門外正好瞧過崔桃送父熱鬧的百姓,直拍大腿嘆道:“原來是崔娘子送給父親的東西都被扔了?”

眾人皆望向崔桃。

崔桃用胳膊捂著眼睛,飛快地消失在人群裏。

事情發生得太快,大家因沒得到正主兒的親自確認,反而都好奇心想要去弄明白。大家便八卦地討論起來,各自提供自己所知道的消息。有好事者,再見有拿著筐、菊花、醬菜壇子等物進城的人,都會主動問幾句打聽情況。最終大家就搞得非常明白了,崔娘子的父親崔知州在城外裝模作樣地接了女兒的孝敬,轉頭就變臉了,嫌棄地把東西給扔了。

這事兒有些好笑,又有些蹊蹺奇怪,好好做父親的人,因何要這般對待女兒?於是,此事很快便成了滿汴京人茶余飯後的談資,在汴京內傳開了。

以至於被某位皇親家眷聽說,好事特意打聽其中經過,在面見劉太後的時候,便把這事兒當個笑話去講給了劉太後聽聽解悶。

劉太後早些時候便知道崔桃這個人,聽說她在開封府因立功卓著而被赦罪。其協助破獲的幾樁案子,皆撲朔迷離,也都是影響頗大,包拯都曾上奏過,所以劉太後都略有耳聞。

這獵奇的事兒,她以前也沒少聽過,這一次也不過當成耳旁風,聽完就過了。

兩日之後,崔茂呈上折子,參開封府扣押他的女兒不讓領回。

此事當即引起了朝中禦史們的關注,特別是刑部的林尚書,因喪子一事對開封府頗有仇怨,他暗中周旋,攛掇幾名禦史聯名把此事奏稟至劉太後和趙禎跟前,指責開封府不顧倫常,強押人家的女兒留在開封府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