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擴張!擴張!(第2/3頁)

不過這個投資規模對於一般的股東來說,仍然是天文數字,也就是柳若依現在土豪得嚇人,才能源源不斷地以25億到50億美元這樣的數額不斷投入進去。

人民幣現在升值以後,匯率也是接近1:7樣子,也就說柳若依至少又砸進去幾百億人民幣的投入。

換到柳若依的上一個時空,內地根本沒有那個資本能夠提供這樣的資本投入,大基金都不可能無限制投入幾千億在這個上面。

所以這是柳若依帶給這個世界的變化已經開始變得越來越大了。

資金充沛,張如金他們可以進行快速的技術叠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縮短了同領先者之間的距離,這樣柳若依的投資也就會更短的時間投入進去形成生產力。

說起來柳若依承諾的300億美元投資,到了今天,才1年多的時間基本上都已經提前投入進來了,遠比當初計劃要快得多,一方面是張如金團隊非常得力,可以快速把龍工廠建立起來。

另外就是因為擊垮島內存儲器行業得到了意外收購一波島內產能機會,前前後後差不多就花掉了100億美元。

不過這樣也使得柳若依的中鑫國際,可以用較少資本就得到了同SS公司抗衡的產能。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東洋那邊恐怕就會搶先下手搶購一部分了。

可惜他們猶豫了,在這個殺得血肉橫飛的市場,現在根本看不懂存儲器未來的方向究竟在哪裏?也看不透究竟什麽時候才能渡過這個危機時刻。

真金白銀要掏出來容易,但是賺回去就難了,所以他們背後的資本也在遲疑,從而讓柳若依快刀斬亂麻一般快速讓張如金出手收拾了局面。

盡管給出的價錢雖然不高,有趁火打劫的意味,但是相對來說也比較公道,如果破產後拍賣恐怕一半都不到。

這也是東洋人猶豫的原因之一,拿下來並不是太便宜,能不能用上還不知道,所以就錯過了。不過這個機會東洋人永遠失去後,未來的局面其實已經奠定。

東洋人在存儲器領域出局在柳若依看來基本上是注定了,靠剩下的幾條島內存儲器產能和自己國內不大的一部分產能,現在恐怕連中鑫國際五分之一都不到了。

連產能都不行,還怎麽進行流血式抗爭?

45nm產線按計劃正在擴容,32nm的產線已經將擴容提到日程上,28nm和22nm的攻關所需要設備和儀器全部到位。

有錢就是這麽任性,可以一邊跑步前進,一邊研發新工藝。

對於龍工廠來說,現在就倆件事情最重要:擴充產能,研發技術!

MIPS和太陽微系統收購,高森半導體的成立和進軍視頻解碼市場,未來都會為中鑫國際帶來大量的加工訂單。

尤其是MIPS柳若依的期望最大,這是她朝著移動通訊領域進軍的關鍵性大招,存儲和處理器是移動通訊終端核心組件,以現在數億部的現實市場和未來更加龐大的市場。

完全值得柳若依投入進去拼一下。

張如金雖然將她代入了半導體這個天坑,但是並非就一定沒有生路。

至少隨著局勢的發展,和柳若依對這個行業越來越了解,加上柳若依對於移動通訊市場發展的趨勢,看得比當今任何一個預言家都要準確和深遠。

最基本的是她還有富可敵國的海量資本可以調用!

300億美元不夠,那就再砸300億美元進去!

以華夏人的聰明才智和現在這個熱火朝天的幹勁兒,柳若依找不到理由砸不出一個明天來。

香江的數碼港計劃,在她的推動下重啟,現在已經開始吐露生機。

作為一個特殊地位的香江,具備了資本自由和技術自由的兩大內地無法具有的特殊地位,其實上一個時空當初如果接受了張如金的半導體計劃,又能夠得到四大家一家的傾力支持,未必就不能成功。

這個時空的柳若依橫空出世,正好在世界從PC向移動通訊轉折的關鍵性節點。

以柳若依雄厚的資本為依托,重新打造數碼港從時機上的確是香江最後的一次進軍科技產業的機會。

龍工廠、電盈一軟一硬雙輪驅動,現在孵化出一大批上下遊配套企業為這倆大巨頭進行生態鏈配套,直接相關的工作崗位就超過3萬個之多!

而且現在每個月都在新增工作崗位!

柳若依打造的亞太研發中心,準備將世界領先的技術通過香江的亞太研發中心進行聚集,消化吸收形成能力後再向內地進行擴散,利用內地海量的技術人才進行大規模復制!

這個套路一旦成型,那麽發揮出來的威力絕對是高麗這種所謂“宇宙大國”根本不可能阻擋的。

事實上在柳若依前一個時空中,高麗人就是按照這個套路在發展,吸走了大陸內地科技產業中利潤最豐厚的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