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碩果累累(第2/3頁)

最終的結果就是割地賠款,並且被幹掉統帥來認輸,從徹底喪失同友商競爭的能力。

在這個時空,柳若依強硬地堅持打下去,這種官司只要有錢,打十年八年沒有結果的情況太多了,等到十年八年後局勢怎麽樣還真不好說。

這種同樣等於倆邊同時流血的場外爭鬥,最終還是要看雙方財力是否跟得上放血的速度。

對於這個問題,柳若依幾乎可以毫不猶豫地告訴對方,奉陪到底!

不過場面上,張如金還是要有所保留,不要吃相太難看,所以安排梁吉松的第一站是到了香江科大進行戰略性轉移,在張如金運作下成為電子工程系的一名教授。

當然作為一個教授的科研項目,梁吉松研究的領域還是制程工藝的“科研項目”,真正落實的“科研”設備自然就是香江的龍工廠的設備了。

這種動輒一台技術數百萬美元上千萬美元一台的設備,香江科大就算再有錢也不可能搞一套出來,研究這塊的教授或者學者,幾乎沒有人是讓高校自己置辦的。

全世界都是這樣。

所以這個奇妙的安排,友商老總就算是氣得暴跳如雷但是又無可奈何。

你都把我投閑棄置了,還不能讓我去教書育人混口飯吃啊?天下就沒有這個道理,真敢說出來反對的話也是分分鐘被學術界口誅筆伐犯眾怒。

梁吉松當然有一個正兒八經的課程帶著,至於課程之外我幹什麽科研項目誰管得著,反正搞科研是教授的天然職責之一,再怎麽都是沒有閑話可講。

高手出馬果然就是不一樣,困擾龍工廠32nm良率問題很久的根源。

在梁吉松出手後,很快就被梁吉松找到了根源流程上,畢竟這塊他遇到的場面更多,找問題比起張如金手下這些二流高手強悍多了。

事實上在原來的時空中,困擾SS公司的從28nm制程工藝向14nm制程工藝挺進中的問題,也是此人一力領銜解決,將SS公司制程工藝快速拉平。

找到問題所在後,盡管要解決還需要更多的試驗慢慢找到合理的配置參數才可以解決,但是比起之前茫然不知,方向明確那已經前進了一大步。

張如金看在眼裏,那是大大松了一口氣,這人撈得太值了。

不過這也是托柳若依的福氣,如果不是有香江龍工廠這麽好的條件,和給出來極為慷慨的期權池,他再多三張嘴都沒法說服這樣的將才過來。

如果現在還是僅僅蝸居在金海的落後產線上,梁吉松這樣的人才就是給他一個總裁都不見得可以說服。

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梁吉松就是空有一身本事,奈何設備買不來也沒有用武之地。

柳若依並不知道,這人在他上一個時空就是因為這樣遠走高麗,為SS公司帶出來媲美TMS的先進制程工藝。硬生生地搶走了很多TMS的大單,損失數以十億美元計算。

不知道在那個時候TMS高層有沒有後悔逼走這樣一名半導體制程工藝的猛將!

或許更多是恨吧。

然而現在,輪到對手頭疼的對象就很快變成了龍工廠。

45nm制程工藝的良率在梁吉松的調教下,很快突破新高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這樣的良率已經進入非常理想的爆發期。

龍工廠加工成本越來越低,生產效率越來越高,月產出45nm制程的300mm晶圓已經開始接近2萬片水平,這樣月營收突破1億美元將只是時間問題了。

兩條產線全力運行的話產能將會達到5萬片每月的設計容量,當然這樣一來各種研發測試什麽的就會不復存在了。產線將會一直運行不會等待進行測試驗證。

目前來說,如果業務飽滿,第一條45nm產線可以進入滿負荷設計產能運作,月產能2.5萬片晶圓。

如果32nm工藝良率找到解決方法,也可以立即轉入生產狀態,經過3-6個月良率提升和產能爬坡後,同樣可以進入滿負荷的32nm制程工藝生產。

很顯然,奇夢達的LPDDR和最新的LPDDR將會是龍工廠32nm的首批客戶。同時薩克森的工廠按照協議,也將會在龍工廠32nm成熟後升級到32nm,而舊工藝50nm制程工藝的設備則會轉移到中鑫國際的蘇州的存儲器生產基地中。

未來老一批的GDDR5和大容量的DDR3將會由這個產線接班繼續生產。

這個技術轉移路徑對於各方來說,都可以接受。

德國方面不必承擔技術失控的壓力,畢竟龍工廠已經突破了更先進的制程工藝,同時薩克森工廠也需要跟上時代,所以具備了代差的舊設備就可以進行轉移了。

何況中鑫國際還是一個具有國際資本的國際化企業。

對於內地來說,這個也是大好事,極大增強了內地在存儲器的產能實力,而且說是淘汰下來的設備,其實在這邊已經算是最新型號了,相比之前的強了不是一星半點兒,絕對是實力增強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