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特聘顧問(第2/3頁)

鶴立雞群的柳若依倒是不覺得自己不能勝任。

比較讓她驚訝的是又一個不在原來時空中的東西出現了。

國家科技創新產業基金橫空出世,首期籌資撥款400億,而第二期預期將籌資撥款1000億!

換句話說,一個柳若依原來時空中還要等將近十年才會出現的東西提前問世。

如果這是從那個4萬億計劃中摳出來的,柳若依肯定會覺得自己是一只了不起的蝴蝶翅膀!

相比於鋼筋混凝土的澆築,柳若依相信這個400億比另外的那個3萬多億都更有意義和前途!

柳若依並不知道,為了這個大基金,大大佬第一次使用了直接拍板的方式,將這個事情按了下來。

否則靠內部討論集中想法,絕不會如此快就出爐。

時不我待,柳若依雖然沒說什麽內地面臨的困境,但是大大佬從柳若依的投資方向上,完全是自我領悟出來一些東西。

最重要的是,大大佬終於確認了自己想要問的那倆個問題都是偽命題,這樣一個不計報酬在為內地砸基礎產業的人,怎麽可能是有問題的人。

這個心結一揭開,柳若依的建議大大佬是真的聽進去了。

基礎不打,何以建高樓,這個道理很簡單說起來人人懂。

但是具體落實在行動上,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按照這個道理來做事。

砸進鋼筋混凝土去簡單,見效快,但是結果呢?

不能說完全沒有用,但是對於一個大國來說,這個用處遠遠沒有科技創新那麽重要。

原來的863計劃,自然基金計劃也不錯,但是同產業結合就差強人意。

現在直接建立科技創新產業基金,就是要將那些看得到機會的產業進行添菜加油!1塊錢投入進去可能就是10塊,甚至100塊錢產出來。

這樣才是真正的長久打算。

所以大大佬力排眾議效仿柳若依在科技創新上下重注!

要知道這事是2009年,不是十年大發展後的2019年!400億的規模,含金量還是十足的。

...

吳祖華很激動。

他拿著一份人民報的新聞,將一群骨幹叫到了一起。

“兄弟們,我們的春天要來了。”吳祖華激動地說道。

“國家成立了科技創新大基金,這個是一個對我們驚天大利好啊。”

“老吳,這同我們有多大關系?”胡小偉扶了一下眼鏡,慢條斯理地問道,作為一個標準的技術男,胡小偉對吳祖華的話表示找不到邏輯上的聯系。

電路必須要有嚴謹的邏輯才能運算出指定的結果,因果關系不是靠人腦想象。

“是這樣的,咱們不是把芯片做出來了嗎?研發這一關基本上是完成了階段性的使命了,接下來我們要繼續大發展的話,必須走產業化道路才能完成產學研大跨越。”

“同時也必須產業化後才能賺錢為大家後續研究提供更好的條件,32nm工藝設計大家都想攻克吧,但是沒有上億投入,想都不用想。”

“現在這個國家科技創新大基金,在我看來正好是為我們這種企業度身定做的,我們要是能夠拿到10億,不,哪怕5億投資,必然對我們研發工作是一個巨大的促進,同時也可以讓我們的產業化更快!”

對於一群搞技術入迷的人,吳祖華也沒有辦法,只好按照他們聽得懂的話來解釋一遍。

“啊,這種好事啊,是不是要寫立項申請報告?這個我們在行,回頭就行,能要10億的話,咱們可別客氣,我覺得不僅僅是32nm工藝要攻克,65nm工藝中還要有不少值得完善的地方去彌補,而且我覺得現階段考慮升級到香江龍工廠更現實點。”

胡小偉一聽有錢拿,立馬興奮起來。

“我聽人說香江龍工廠有一個專門的時間段留給內地和香江做新型號芯片流片的,價格比原來我們找的便宜多了,這是一家良心加工廠,他們的45nm制程工藝生產的高通和博通移動處理器,基本上良率號稱已經突破了百分之八十五。如果我們的狗剩可以用這條產線量產,性能和功耗比65nm制程工藝起碼要提升百分之十五以上。”

說起技術來,胡小偉是眉飛色舞,好像10億已經到手了一樣。

大家都被他的話激動了,這是大好事啊,幹了!

不過是寫報告,打申請嘛,這事大家輕車熟路,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過多少回了,把這些報告拿過來改吧改吧就行。反正申請是怎麽一回事大家都心知肚明,關鍵還得吳老大出門去做工作。

“停!打住了,這次不一樣,這是產業基金,我們得寫商業計劃書,不是單純技術項目申請立項報告,我們需要從產業的角度,論證我們的產業具有重要意義和良好的銷售前景,未來是否可以通過它帶到整個IT產業的發展等等。”

吳祖華看到議題有點跑偏,想趕快拉回來,不過,顯然,他的努力是徒勞的,商業計劃書什麽的,在座的聽過,但是都沒有寫過,表示完全不知道怎麽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