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山雨欲來(第2/3頁)

盡管這條45nm制程建成後就落後競爭對手半代的時間差,但是對於目標客戶高通來說,這點時間差就不算什麽了,旗下主流的芯片都可以采用該制程生產。

現在張如金已經奔赴美國,直接找高通和博通這倆家移動芯片領導廠家進行代工計劃的第一次溝通。

能不能撬動這個競爭對手手中排名並不太靠前的客戶,就看張如金談判能力了。

價格、工藝、產能、良率這些無不是制約雙方談判的重要因素,現在去也許時間太早了點。

但是張如金也有自己的底牌。

在45nm制程的後面,張如金計劃是跳過40nm制程,直接上32nm制程,從45nm跳躍到32nm的技術風險相對較小,基本上搞定了45nm制程後,給張如金一年的時間搞定32nm制程問題就不大。

有了柳若依保證的資金支持,張如金完全不需要等待45nm制程完全成熟才開始改進到32nm,而是根據現在已經清晰的技術路線圖同步在研發過程中。

換句話說如果明年45nm制程實現了量產,張如金有很大把握在2009年內實現32nm制程的試產。

同跳過32nm計劃直接進軍28nm的競爭對手不同,張如金覺得自己的這個計劃技術把握更大,工藝成熟會更快,產能爬坡和良率提升完全可能在2010年得以實現。

憑借著45nm和32nm制程的追趕,如果能夠把高通和博通拿下,張如金相信接下來才是28nm和22nm工藝制程才是真正的決勝局。

有了45nm和32nm制程共同研發的經驗,張如金有信心把技術路線同樣開始日漸清晰的28nm和22nm工藝同步進行,只用一年時間差完成倆種工藝的研發。

也就是2011年導入28nm制程,2012年導入22nm制程!按照現在競爭對手公布出來的技術路線演進計劃,張如金的這個計劃基本上就與主要競爭對手同步了。

未來的五年,將是中鑫國際(香江)公司生死攸關的決戰之局!

以充沛的資金,用五年的時間趕上競爭對手,也就是張如金現在才有資格說這個話。

而這五年,顯然別想指望著能實現賺錢的夢想,高強度的資本投入,說不定真要將柳若依承諾的300億美元燒掉!

如果真是這樣,這絕對是近十年來最為昂貴的一場技術追逐戰了!

所以張如金總是覺得自己的時間不夠。

如今他的精力主要撲在了這個事業上。

等到對方發現他轉換戰場後,他的老對手恐怕會有些哭笑不得打錯了目標。

等他發現金海中鑫國際還沒有打垮,香江跳出來一個更加強大的中鑫國際來,這個事情就好玩了。

憑借著優秀的PPT計劃,張如金在高通和博通都得到了很高的接待,其實柳若依看得很清楚,此刻的移動芯片設計商在競爭對手那裏得到的待遇並不是最好的。

起碼他們認為遠遠不夠。

對於新進的潛在代工商,無論是高通也好,博通也罷顯然都是樂見其成,壟斷代工什麽的實在是太糟糕了。

現在他們可選的余地可不多,除了TMSC就是Samsung,如果有人肯入坑形成三國大戰,對於他們來說是再好不過。

自己可以成為壟斷供應商,但是自己如果遇上壟斷供應商那就不美了。

拿著第一時間導入對方設計的承諾,張如金心滿意足回到了香江,按照施工計劃調配最強人手和放出更多誘餌招募優秀人才。

這次購進的設備中,絕大部分都是45nm和32nm倆種制程可以統一共用的,只是可能在工藝上需要不同處理。

因此財大氣粗的張如金這次直接按照倆條生產線來購進,讓45nm和32nm研發團隊既可以合作共同研究共性問題,同時也可以分別搞自己獨特的工藝流程測試驗證。

在這種研發模式下,等到45nm制程研究得比較成熟的時候,32nm制程的絕大部分技術難點估計也就解決得七七八八了。

正因為這樣,張如金才敢說推遲一年就可以拿出32nm制程。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何況還是香江這種人來人往的地方。

當中鑫國際(香江)成立的時候,競爭對手還在嘲笑張如金也學會吹牛了。香江不可能真正出現這樣一個工廠。

可是等到工廠真的被修建起來的時候,競爭對手仍然酸張如金蓋一個烏龜殼就想轉移視線,那真是做夢!

直到設備開始進廠,大批的高等級工程師蜂擁而至,令香江晶圓廠(綽號龍工廠)高手雲集,競爭對手這次才有點著慌了。

設備信息根本沒法保密,都是西方采購,不是美國就是歐洲,所以競爭對手連清單都拿到手了。

只不過沒有拿到手還好,一看到這個設備清單,頓時有種晴天霹靂的感覺。

對手這是直奔主流工藝而來,這些工藝他們也才剛剛導入試產,遠遠沒有到成熟量產的階段,這樣搞,原來保持的至少倆代的技術代差瞬間被縮短到半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