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長遠布局(第2/3頁)

“托尼,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托尼.蔡當然明白,現在的基石投資已經樹大招風,在石油期貨市場名聲在外了。如果打著這塊招牌過去,等於舉著明燈一樣。

“我明白,老板是想要悄悄地進村。”托尼.蔡笑著說了一句俏皮話,天知道這部電影他居然看過,柳若依轉念一想,ATV可不是就找內地要來了一批這類片子,在非黃金時代播出。

還別說,這些片子的收視率在亞洲區居然也不錯。

只是沒想到托尼.蔡也是ATV忠實的觀眾。

“憑著你賺的這些年傭金分成,大概自己這筆錢就夠買下來一家小型投行公司了,規模都無所謂,只要開展的業務範圍齊全,債券,期貨,融資融券等衍生金融工具開展沒有問題,小一點更好。”

“等到你這邊股權轉讓搞定,我在百慕大的投資公司為你注資,大概占到百分之八十股權後,我們就可以設立基金開展運營了,這些資金來源,當然是托尼你熟悉的亞洲區了。”

“東洋,寶島,香江,獅城,大馬,泰國...我們的資金會通過這些渠道源源不斷進入到這個公司旗下的基金中。”

托尼點了點頭,他當然知道華爾街的想法,送上門來當韭菜的資金,華爾街肯定是非常歡迎的,只要掌控權在“自己人的手裏”,這個“自己人”當然就是要有天然族群一致性的才行。

托尼雖然帶著一個蔡的華裔血脈,主體卻仍然是他們中的一員。

所以這樣操作下來,完全不會有什麽問題。

只是托尼現在以為柳若依還是只想擴大石油期貨和其他資源期貨的規模,畢竟他自己也是看好這一塊。

來自世界的強勁需求,令資源類產品的價格扶搖直上。

石油是這樣,鐵礦石也是這樣,銅、鋁等大宗資源也是一樣。

基石投資圍繞資源類產品的布局,繼續獲得豐收。

只是受到規模的限制,盈利增長率方面已經大受影響了。

這就是托尼以為柳若依需要擴大交易額才會萌生開辟北美新市場玩法的根源。

盡管這是一個非常美麗的誤會,不過柳若依並不想揭穿。

事實上這幾年,她的目標也是繼續盯著資源類產品的布局,這一波大牛市在那場金融大災難來臨前,一切的波動都是上漲前的假摔誘空。

越跌越有機會收集到更多的多頭頭寸。

策略一定,托尼.蔡喜滋滋的將基石投資的事情交給了劉能,經過長期的考驗,柳若依發行劉能的潛質還可以,敢冒險,不過有底線。

這種人如果有自己把握方向,那是不會有太多問題的。

做不錯方向,資金又雄厚夠能抗,想虧錢都難。

托尼.蔡手握大把的錢,回到華爾街不到一周的時間就收編了一家叫“西海岸資本”的小型投行,花了還不到4000萬美元,接下了這家管理資金不足5億美元的小投行。

由於業績差,現在旗下的基金贖回遠大於購買,如果托尼.蔡不接手,這家小公司大概率要不了多久就會關門了。

所以老板在要價上並沒有太過於斤斤計較,如果旗下基金由於資金量不足清盤,他的公司就只能破產了。趁著現在還有點價值,折現走人正好。

這個吃人的華爾街,真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住壓力的。

托尼.蔡接手的西海岸資本一地狼藉,公司賬上基本沒啥現金流,剩下的人也就是不到十個人了,這還是包括了前台在內。

旗下唯一一只債券基金,連續三年的收益率都沒有超過3%,除了沒有虧損這一個優點,投資人實在找不到更多投資的理由了。

這種基金別說分紅,就是提0.5%的管理費都有點讓人臉紅。

靠這點微薄收入,西海岸資本早就入不敷出。

托尼.蔡拿下了公司後,柳若依這邊百慕大投資公司很快就把1.6億美元的現金注入到西海岸資本成為絕對控股一方,托尼.蔡還是公司的執行總裁。

董事會主席卻被一個剛剛畢業的MBA學生擔任,這個幸運的羅馬尼亞移民二代只不過是柳若依選中的傀儡,目的就是同托尼.蔡形成一個相互制約的局,真正掌握決策投票權的董事柳若依暫時讓凱特琳來擔任。

這樣從架構上看,這家公司都是一群美國人在控制了。

實際上,決策的時候,凱特琳需要收到柳若依在百慕大投資公司的授權委托書才能決策。

所有的投資標的和倉位,基本上都要預先按照柳若依同托尼.蔡商量好的計劃來執行,否則柳若依這邊會隨時保留撤回資金的權利。

這一切都是有著美國法律效力的一系列私下協議達成,柳若依不怕被托尼.蔡坑掉。

等到西海岸資本開始擴張招募人手的時候,柳若依的基石投資旗下培養的人手將會進一步參與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