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文化輸出(第2/3頁)

次貸危機倒下的可不是一倆家頂級的金融機構,在這些失敗者的屍骸上,柳若依如果操作得當,完全可以將自己旗下的永祥銀行從投行界的小蝦米成長為大鯊魚。

忙忙碌碌中柳若依一邊將《超級女聲》的套路盡可能地傳遞給項目組,一邊啟發項目組開始《超級男聲》的計劃,每年男聲和女聲幾乎同步交錯進行,這樣就有倆個超級品牌的綜藝項目了。

以今年超級女聲的驚人效果和收視率,《超級女聲》明年可望更上一層樓,《超級男聲》雖然明年剛剛啟動,有《超級女聲》成功案例在,肯定差不到哪裏去。

加上ATV原來的一個《百萬富翁》熱門綜藝節目,亞姐選拔綜藝節目,明年極光傳媒的倆個電視台可以交互播放,綜藝這塊的內容一下子就豐富起來。

只是考慮到香江衛視現在的受眾在大陸之外,《超級女聲》和《超級男聲》這倆档節目,極光傳媒需要讓ATV自己搞一個海外版本來,與亞姐選拔賽一樣,將其延伸到東南亞和東北亞這倆個重要的收視群區域。

以如今的綜藝陣容,完全可以主打幾年,等觀眾厭倦了這一套後,柳若依再推出來別的綜藝節目形式,反正柳若依記得的熱門綜藝中著實還有不少形式。

反正現在柳若依給薇薇安的任務,除了日常事情,還有收集全世界各大電視台現有的綜藝節目,除了打著借鑒的旗號之外,就是看記憶中那些節目類型現在還沒有哪些出現過。

ATV的未來是走向國際化的,在版權方面,柳若依自然不會留下缺憾,現在的《超級女聲》比起原來時空中版權來源清晰,盡管歐洲那邊已經有一款類似的節目,不過那個選秀節目的形勢和內容豐富程度比起柳若依現在主推的《超級女聲》來說差距太大了。

柳若依已經讓極光傳媒將《超級女聲》在歐洲和北美注冊了版權,盡管同FOX的《美國偶像》選秀節目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是無論是賽制還是競賽評選方式這些主要元素都大相徑庭,加上《超級女聲》首次播出時間比《美國偶像》還要早幾個月。

現在FOX那邊估計真郁悶著呢,如果香江這個極光傳媒在北美推廣《supergirl》和《superboy》的話,他們都沒有辦法阻止極光傳媒的推廣。

相反,《美國偶像》未來的進一步發展已經被限制到當前的節目形態中,同極光傳媒這個《超級女聲》系列的豐富競賽推廣元素相比完全落入了下風。

耗資7000多萬美元的一档熱門節目,如今看到了對岸大陸一档更加牛叉的選秀綜藝,FOX現在已經在研究究竟是想辦法同極光傳媒合作,還是繼續按照原來的套路發展第二季。

不管哪一種選擇,對於FOX來說都是一種極為痛苦的選擇。

如果不選擇極光傳媒的模式,很顯然另外的幾家電視台可不會客氣,如果像ABC,CBS這樣的競爭對手拿到了《超級女聲》,勢必成為《美國偶像》最為強勁的對手。

如果選擇了極光傳媒的模式,不但需要支付一筆高昂的版權費用,同《美國偶像》當初英國版本相比需要修改的地方又不少,新節目形式究竟能力被北美觀眾接受,這又是一個問題。

如果說非要將倆種模式進行糅合,會不會造成四不像的效果?

這些風險使得FOX高層暫時裹足不前。

而等到第一屆《超級女聲》塵埃落定,最高取得了破15的收視率後,極光傳媒就迎來了北美三大電視台的代表。

NBC、ABC、CBS三大電視網代表相繼到香江,仔細了解了《超級女聲》和《超級男聲》的策劃和操作模式介紹,以及第一屆《超級女聲》實際運作過程中的一些錄像資料和收視率情況。

並且同《超級女聲》最後的三甲選手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很顯然,三大電視網的代表都動心了。

在這個選秀競賽模式下,極光傳媒將歌手同觀眾之間的交互式互動幾乎推動到了巔峰,讓電視台運作獲得的節目粘性非常強,對於廣告商來說,這種節目是快消品品牌傳播最好的途徑,而且得到的曝光次數比起單純的電視廣告多得多。

從海選階段的宣傳和比賽,一直到分賽區初賽、復賽和決賽幾個階段,加上總決賽的幾輪PK賽,一次比一次殘酷,一輪比一輪更加精彩。

更難得的是,柳若依將選手的培養在競賽過程中貫徹進去,一名素人選手從一開始非常的生澀表演,經過大賽數月的磨練和培養,到決賽階段,已經是一名非常成熟的巨星範兒了!

換言之,經過這麽一屆的比賽,不僅僅是收獲極高的電視收視率,而且副產品還是數名具有巨星範兒的新星誕生,這種造星能力和中間過程的吸金能力,簡直無與倫比!

相比之下,fox電視台的《美國偶像》節目在形式和吸金能力上都要稍遜一籌,更重要的是《超級女聲》將評委的多樣性和公開性基本做到了極致,電話投票、短信投票、網絡投票,加上專業評委、名家評委,把公眾的參與積極性和評委的權威性有機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