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引而不發(第2/3頁)

就事論事、遵從事實,唯有這樣,網絡世界才會多一些有益的成分傳承下去。

現在國內網民基本上還算是平均學歷高的精英階層為主,相對來說理想和理性還算比較前沿。

在這個時候引導出一些好的案例,對於未來的影響不言而喻。

只是這樣做對於柳若依來說,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為一個本質上還是攻訐對手的案例,柳若依的出發點自然談不上什麽高尚。

只不過是一種自保的手段,柳若依也不會將這個事情標榜多高大上。

經過倆天的策劃,等到柳若依將這個計劃簡單的藍圖交給薇薇安,看著中間無數的曲折迂回路徑,薇薇安簡直都要被繞暈了,才勉強明白自己究竟需要怎麽去做。

把這件事交代清楚,柳若依拿到了基石投資第一次出擊的復盤報告,對於基石投資早期的發展,柳若依其實並不太放心。

雖然說大方向她是非常有把握,但是在漲跌規律性相當隨機的真實市場裏面,柳若依知道能夠看對大勢,最終死在黎明之前的投資人不知道有多少。

這個市場能夠活著等到令人吃驚的高收益的投資者,不是頂級的投行和基金,就是運氣極其逆天的幸運兒。

除此之外,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投資者都是市場的炮灰存在!

頂級投行資金比普通投資者雄厚,消息比普通投資者靈通,人脈也比普通投資者廣得多,甚至本身就有很強的政策或者政治影響力。

可以說很多信息根本就不對稱,普通人怎麽可以玩得過他們。

柳若依擔心自己的團隊也犯了普通投資者的毛病,漫無目的地追漲殺跌,忙忙碌碌最終變成一場空。

托尼.蔡的第一次出擊,在柳若依看來,完全算得上是一場經典的案例,能夠抓住時機兌現利潤,這些都是小道。

一般人盯著走勢的均線變化都能夠完成這種追漲殺跌。

但是能夠因勢利導,在情況不利的時候設計出對沖交易來沖淡短期的風險,這種策略顯然被直接將倉位全部平掉要高明得多。

盡管可能在手續費上支出會多一些,但是炒作期貨,手續費根本不是重點考慮的事項。

一次百分之三以上級別的漲跌幅調整,如果按照高杠杆模式單方面押注方式操作下去,可以將本金一次性虧空!

顯然,這樣的結局不是柳若依想要追求的。

托尼.蔡展現了一次完美的案例,在柳若依看來,這才是專業性避險最佳做法,不會走空,也不會一舉爆倉。

借助期貨交易的超強交易性,看不中的時候適當以對沖方式降低風險,也不失為一種手段。

只是這種手段需要相當精妙的操作時機把握,才能承接完美,不至於只是給交易所白白繳納手續費。

只是柳若依看完後,感覺托尼的試探還是太早了一些,恐怕會吃一些虧了。

以柳若依對於那些投行的認識,對於托尼的這個試探,絕對不會置之不理,而是會有一次像樣的反擊,讓市場動蕩起來,給托尼的倉位造成相應的損失。

只有在互相傷害的路上讓雙方都感覺到痛了,才會達成一個新的平衡。否則一方占據優勢地位的話,就等著將挑釁者趕盡殺絕了。

倫敦市場,沃納·海森堡對於市場的變動自然非常敏感,雖然他並不清楚是什麽人出手,開始突然間拋出這麽大數量的成交來沖擊市場,但是沃納·海森堡知道這絕不是他們這些頂級投行在做市。

這一波小小的動蕩,應該就是那個新來者發出的信號。

只是,區區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戶也要來宣示自己的存在,是不是有點想多了?

沃納·海森堡一邊看交易的實時數據復盤,一邊思考著應對的方法。

這邊才剛剛發現交易中的異常,馬上就出現了異常放大交易量,從操作手法來看,的確有些稚嫩了一些,心急了一些。

只是對方手中的籌碼......?

沃納·海森堡看著日交易量比平常突然放大了一倍多,也的確有點頭疼。

這個交易量說明對方已經有了一定的戰鬥力,如果說放在平常時期,這點交易量,也就是引發日內小小的波動後,市場就會繼續恢復到原來的水平上,不會引發什麽不良後果。

但是如果在某些敏感的時間點或者傳言滿天飛的時候,這個交易量卻極有可能造成一波中等級別的市場動蕩。

期貨市場的攻防不是某家能夠真正控制住的,大家想要安安穩穩地賺錢,只能是順勢而為,大家心照不宣地做事。

沃納·海森堡揉了揉眉頭,這事對於他來說,也不是什麽大事,只不過市場上多了一個不安定的因素,對於短線的市場判斷來說,難度就更大了。

期貨本來就是一個零和的博弈,參與的人越多,博弈的復雜度就越高,短線操作難度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