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劇情談不攏(第2/3頁)

李二公子低下頭,想了想後,還是覺得有些不靠譜,這種基於猜測的投資,近似於賭博了,發生或不發生看起來是百分之五十的概率,其實在真實的操作中這就是然並卵。

“期貨只是投行業務的一塊,在我看來,這事是相對來說較小一塊業務,因為風險高,成熟的投行不會將公司的命脈交付到期貨交易上,對於內地公司上市,Annie小姐有相關的渠道嗎?”李二公子終於問出了今天最想問的一個問題。

雖然說李二公子已經基本確定這個Annie小姐出生普通人家,並沒有多少人脈,但是能夠將極光文化做得這麽大,李二公子還是幻想著背後還有一些自己不知道的故事。

在香江混跡的內地真正的大佬後代多了去,如果柳若依有這麽一層關系,李二公子也不會很奇怪的。畢竟有高調宣傳自己出身的,就有低調行事掩飾自己來歷以免被人惦記的。

柳若依能夠將極光文化推動著做到現在這個規模,還是在這麽短是時間內,要說都是表面上這些人和事,李二公子說什麽都不想相信。

因為這太不符合常規了。

他為什麽在香江二代們中間混得風生水起,甚至在亞洲都開始小有名氣,不就是大家知道他背景雄厚,做事情絕對不會擔心他賴賬。

反正老超人丟不起那個人,那麽在做生意的時候,無論是銀行融資求貸還是項目兼並轉讓,李二公子都有常人遠遠不及的便利。

背靠大樹就有這麽多優勢,就算你不說,別人自然都會高看一眼。

“渠道?”柳若依有些詫異地擡頭看著李二公子,“不,我沒有什麽特殊渠道。”

雖然說不太理解李二公子怎麽會問這個問題,柳若依還是實話實說。這個誤會可不好圓下去,柳若依絕不會在這個關節上犯低級錯誤。

“坦白說,投行這塊肥肉很多人都覺得不錯,”李二公子有些失望地說道,“不過真的要入這一行,往往發現根本就不是那麽一回事,如果說在業界人脈不夠深厚的話,我不認為能夠將投行業務做好。”

抱著一絲僥幸心理,李二公子原本以為能夠接觸到一個內地的靈通渠道,現在聽柳若依這樣一說,才發現自己真是想多了。

這種事情雖然說在現實生活中經常發生,但是李二公子接觸過一些來自內地的所謂靈通人士後,發現關系雖然有一些,但是個人能力太差,腦袋想法太不商業化了,根本沒法合作下去。

好不容易發現一個商業頭腦非常優秀的人,但是卻偏偏背後沒有太大的靠山。

這種人合作做一些靠譜的生意倒也罷了,但是要做投行這種投機性人脈性非常強的高風險行業,那就敬謝不敏,當初百富勤三劍客何等驚艷,短短時間將百富勤推進香江第一大投行地步又怎麽樣?不過是曇花一現,早死早超生罷了。

投行這個行業,如果想要做大,絕不是有頭腦,聰明就夠了。沒有大背景、大靠山,無論你做多大規模,多悠久的歷史,當風暴來臨,分分鐘就是清盤倒閉的下場。

所以李二公子聽到這個後開始變得興致缺缺。

話題說到這裏有點冷場,柳若依都覺得無以為繼了,禮貌起身告辭。

她原本以為這是一個機會,誰知道不過是過眼雲煙。

不過好在能夠在極光傳媒中收獲一個潛在的盟友,對於柳若依來說不無小補,未來在極光傳媒的董事會中,引入李家這樣的新合作夥伴,等於是將水攪渾了一點,趙、楚兩家如果想要動手腳,顯然比之前困難了無數倍。

趙少東和楚洛這倆人柳若依現在還是信得過,只不過這樣的公子哥受到家族影響太大了,等到家族壓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們自己往往都有點身不由己,所以柳若依才不得不打破原來的格局,重新構建極光系新框架。

當然如果能夠順利完成新框架的融資,對於極光傳媒接下來的發展也是大有好處。

從這個角度來說,今天還是沒有白跑一趟。

只是投行這件事,柳若依已經熄了現在尋找盟友的心。不過沒關系,現在自己動手來,一手一腳從頭開始,靠自己發起來的話,未來的基礎會更加牢靠。

同小李先生見面後,柳若依沒有遲疑,依托自己在海外初步建立的公司網絡,在香江設立起了一家叫亞洲基石投資的投行性質公司,開設的時候,柳若依用了開曼群島、不列顛、新加坡三處海外公司股東來設立這家投資公司。

之所以將股權弄成高度國際化,一方面是將公司來源藏在背後,另外一方面也是方便將來進入這些潛在的市場,倫敦金融中心、新加坡金融中心和紐約金融中心,再加上香江,基本上未來柳若依準備進軍的市場都集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