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自保之道(第2/3頁)

但是這畢竟只是算她少部分的投資,在柳若依經手的其他投資中,把很大一部分財富,都是放在了極光文化和極光風投這倆個平台之上。

換句話說,柳若依至少將未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財富,其實已經置於一個考驗人性的條件下!

無論是代持也好,還是合資也好,柳若依在這些平台中,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非控股股東,擁有的這點股份對於掌控一個公司來說是遠遠不夠。

因此目前設計的這個架構對於柳若依來說,已經是靠友情維持狀態,如果說人性禁不起考驗的話,那柳若依在這倆平台的地位就非常危險了!

柳若依看著自己寫下的目前投資控股結構,忍不住苦笑了一下,虧自己還是學金融的,一路走來居然完全沒有籌劃,為自己未來挖下了無數個埋葬自己的大坑。

出於義氣建立的極光文化,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那麽多深遠的事情,雖然說運作到今天仍然保持著一個高效前行的勢頭,但是風險已經開始凸顯出來,這種簡單的股權架構對於極光文化的進一步發展來說,已經不太適應了!

如果柳若依未來要帶著極光文化走得更遠,必須對極光文化進行改造了。

至於說未來發生的這一波資源期貨市場的超級大牛行情,柳若依完全打消了原來的想法,不再考慮放到極光文化平台下去操作。不過已經放進去的石油期貨交易部門,柳若依也不準備裁掉。

就把它作為一個多元化資金源頭的一部分,極光系已經初現財團的跡象,維持著同趙家和楚家的聯系對於柳若依來說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至少到現在為止,極光系的發展還在可以掌控的狀態。

而接下來柳若依要對極光系進行大刀闊斧的股份制有限公司改造,使其具備上市的股權結構,引入一批戰略投資者和合作夥伴。以極光文化的良好發展勢頭,率先在香江股市上市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為了解決同業競爭的問題,柳若依準備將極光文化重新整合成為一個綜合性傳媒集團,將除了電影以外的業務都放到未來極光傳媒集團中去,而電影部分業務,剝離出來獨立成立一個極光影業來單獨運作。

極光傳媒集團以香江極光文化為主體,整合ATV、金海極光內地音樂和影視劇業務,打造成一個面向香江股市上市的傳媒集團,使其變成一個公眾公司。

而在未來這個極光傳媒集團公司中,柳若依、楚洛和趙少東分別成立一家離岸公司來擁有極光傳媒集團中的股份,同時,柳若依準備釋放出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的股份進行第一次戰略融資。

估值方面,新整合的極光傳媒集團將估值120億到150億港幣面向戰略投資者,換句話說柳若依希望融資20億到30億資金,一次性解決極光傳媒未來2到3年大發展的資金需求,擺脫對極光風投的資金依賴!

而先期極光風投投入到極光文化的資金,將會在未來逐步有序退出來。

這樣在第一次融資和給管理層大約百分之五的期權第一期兌現後,極光傳媒將會有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二十五的外部股份,剩下的股份仍然是柳若依、趙少東和楚洛三人均分,每家大約在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而接下來會操作在香江上市,按照柳若依的計劃,當第一次戰略融資完成後發展1到2年,極光傳媒集團上市起碼估值會超過300億港幣以上,屆時再拿出百分之十五的股份作為公眾股,柳若依和趙少東、楚洛三人的股份就會進一步縮減到百分之二十一左右。

在這個情況下,如果三人分道揚鑣,那麽接下來極光傳媒的爭鬥就有得玩了,無論是誰,都不可能簡單掌控極光傳媒的命脈,真正成為了一個需要考慮公眾股東的股份制企業。

柳若依不用擔心趙少東和楚洛聯手就直接被趕出極光傳媒,對於身無背景的柳若依來說,還有團結其他股東一搏的機會,這個局面顯然已經有了極大的改善。

如果三人仍然合作無間,那麽一切都同以前一樣皆大歡喜,三人聯手的股份足以通過任何想要通過的股東決議!

這樣的架構才是柳若依未來在極光傳媒集團中可以自保的一個可行方案。

在草稿紙上畫出這個方案,經過一番推演後,柳若依感覺這才是自己未來值得依賴的新架構。

不用再考驗人性,也不再為一邊旁觀著的巨鱷們留下太多鉆空子的機會,而倆次融資超過60億港幣的資金,從資金盤子上來說,足以在5年時間中將ATV推向整個亞洲衛星電視市場。

屆時極光傳媒集團能不能達到千億級別的估值不好說,但是超過500億港幣估值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想象一下未來ATV衛視台將遍布亞洲,其中內地市場的覆蓋起碼超過前世柳若依時代的香江火鳥衛視,而在節目方面,綜藝有柳若依這種開掛聖手提前指點,毫無疑問將遠超芒果台和水藍台,幹翻國家電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