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坑爹的特效(第2/3頁)

這不僅僅是單純技術能不能做的問題,還要考慮解決這個技術的經濟性問題,否則,這部電視劇也就別想順順當當拍攝出來了。

聽了盧步平的問題,柳若依也是頭大,自己的想法實在太超前了一點,起碼現在柳若依知道內地在特效制作這方面肯定還不如香江呢,雖然說內地數字制作人才比香江多了一個數量級都不止。

可是現在缺乏的是領軍人才和投入啊!

這是一大筆的投資。

如果不考慮資金,解決方案當然非常簡單,好萊塢是怎麽樣拍出來電影的,就找他們技術部門搞定電視劇中的特效就好了。

工業光魔的鼎鼎大名,圈內的人幾乎都知道,能夠制作出星球大戰這樣片子的公司誰不知道啊。

只是這個公司的項目動輒幾千萬起步,還得是美金!

這種費用在電視劇中誰能夠負擔得起?

除了工業光魔,數字領域也可以,柳若依知道《英雄》就聘請了數字領域來做顧問!

想到《英雄》,柳若依心中一動,現在這部電影已經到了收尾階段,應該是後期制作了。

當然這不是重點,柳若依靈光一現,忽然從前面這些思緒中理出來頭緒。

“我有一個想法,”柳若依將自己的靈感一邊在腦海中組織,一邊慢慢說道。

“既然別的公司都不合適,我們極光文化自己搞一個特效公司來完成。特效這條路反正我們永遠是避不開的。”

柳若依語出驚人道。

讓一邊的趙少東和盧步平聽了都有點目瞪口呆,趙少東倒也罷了,一愣後馬上恢復過來,他見多了柳若依這種奇思妙想和異想天開,有一定免疫力了。

但是盧步平初來乍到不適應啊。

這個Annie不止是年齡看起來年輕,而是思想上真年輕啊。

這麽專業獨門的行業,這是能想做就可以做到嗎?

如果好做的話,香江這邊還不是滿地開花了。

這可是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產出方面又相對有限,集中在影視劇的制造,全世界都沒有幾家能夠做到經濟利益和技術發展協調進步的。

柳若依這一定是頭腦一時發熱才想到了這一出的吧,年輕人始終是年輕人啊。

“怎麽,看起來你們對我們自己做特效都有點不太有信心啊”看他們倆人表情,柳若依就知道這倆心裏想法。

“不是我們不相信,而是這事太突然了。”趙少東倒是坦白。“這事我是一點頭緒都沒有找到。”

“Annie,特效這個行當畢竟比較專業,市場面說大不大,技術復雜而且投入方面特別驚人,投資回報方面實在太低了。而且就算我們能夠投資砸錢進去解決技術問題,恐怕未來收益方面都沒法保障可以回收。”

盧步平這話算是肺腑之言了。雖然說得委婉,但是打消柳若依意圖的意思還是非常明顯。

香江為什麽靠譜特效公司這麽稀缺,並不是其他人就沒有嘗試過,玩這個的永遠不會是獨家,可是香江市場這麽窄。

先濤把肉吃了,人力物力方面可以支撐起來。

可是其他公司沒有大單養,技術效果方面提升跟不上,效果差,導致更加接不了大單,從而收入不夠,在設備、技術和人才就沒法配套跟上,如此惡性循環。

香江娛樂圈水就這麽深,只能是先濤這種領頭羊才能拿到大單滋潤的活下去。

而其他特效公司技術和資金、人才跟不上,就只能將就,制作一些“五毛特效”慘淡過日子了。

這中間說起來繞口,其實一句話就是香江特效圈市場池子太淺,養不起蛟龍!

“沒問題,現在市場不大,不代表未來市場不大,而且我們的目標市場也不是香江市場,而是廣大的內地市場,我估計未來內地影視劇在這塊需求,會養活上十家先濤都有余的。”柳若依信心滿滿地說道。

“何況,現在光我們極光文化就有很大需求了,一部《哈利波特》大幾千萬特效投入,正好幫助完成了我們的起步積累!”

別看ATV現在剛剛注入5億港幣,看起來是比較有錢了,但是真在一部電視劇上找好萊塢工業光魔或者數字領域來燒特效,恐怕就這一部電視就讓ATV再度面臨破產。

所以好萊塢這條路是走不通的,柳若依必須另辟蹊徑。

而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自己幹!

前面已經說過,香江這邊並不是只有先濤一家幹特效,只是限於香江特效市場的規模,只能養得起先濤一家在特效領域冒頭。

原因很簡單,在這個小市場中,唯一領頭羊才能有足夠的財力吸引人才和更新裝備,小公司可能連基礎的設備都負擔不起,怎麽可能做出好的特效來。

如果說不知道國內十年後的電影市場發展,柳若依也不會動這個心思,憑著日薄西山的香江娛樂圈,玩這個純粹是窮折騰。但是未來內地那可是千億級影視劇市場,每年需要特效的影視劇多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