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風投事業(第2/2頁)

雖然說有些公司可能要四五年以後才能見到效果,但是柳若依並不擔心這個時間長短,她同趙少東設立的第一期風投基金規模高達十億港幣,在現金流方面極光風投現在還不缺錢。

電影和電視劇方面的融資需求,2002年可能也就是倆三億港幣了不起了,這點錢拿出來後,極光風投第一期基金賬上都還有將近1個億美金的投資額度,柳若依自然希望這部分資金能夠投入到自己熟悉的那幾個巨頭上。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所謂的互聯網BAT三巨頭,整體估值相對後來真成為互聯網龍頭老大的時候的價格簡直低得令人發指,B家的股份,現在A輪估值是按1美元左右賣出去的,當然這還是在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前的事情,如果放到現在,這個1美元1股的估值恐怕沒多人可以認可了。

要知道在哪個時候基本憑著PPT就給出了這個價格,基本靠的就是市場想象的空間就能打動投資者。但是現在經過了2001年殘酷的網絡寒冬後,投資人全部都變得慎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