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以康熙的勢力,他若想要真想要調查出真相給胤禛一個交代,就不可能被人糊弄。只要康熙下了決心,這件事背後還有多少人在背後渾水摸魚,他恐怕也比胤禛寶珠調查得更清楚。

所以胤禛在聽康熙說過這話後,便沒有再多說什麽,只是仍舊一副擔心到極點、神情萎靡不振卻又不得不在康熙面前故作堅強的模樣。

胤禛從未對康熙示弱過,就連之前哭窮,他也極少流露出其他情緒,如今突然來這麽一遭,效果自然十分出眾。

好在如胤禛所說,孩子們雖然都有些虛弱,但救治及時,並沒有什麽大問題。

康熙在看過孩子後,很快就離開了四爺府。

等人走後,寶珠面無表情地找到胤禛,然後去了胤禛的書房。

夜色昏黑,燈火搖曳,讓人看不清彼此臉上的細微表情。

寶珠坐在胤禛對面,似乎又千言萬語想要開口,似乎又千萬個問題恨不得劈頭蓋臉地砸在胤禛臉上——

比如,那些不都是你的孩子嗎?為什麽你可以這麽狠心?

比如,就算你想要對施展苦肉計,總有其他的法子,為什麽一定要對孩子出手?

比如,孩子那麽小、抵抗力太弱,你就這麽算計自己的孩子,難道不怕翻車,真的把那些孩子害死了嗎?

比如……

但不論有再多問題,寶珠都開不了口。

因為事實上,那些孩子在出生後,在養大之前,其實與寶珠就沒有一毛錢關系了。

而現在,那些孩子不是沒有一個折損的嗎?

作為一個任務者,她有什麽立場去指責這些孩子的親生父親,對他們不夠好,為了對付太子與德妃,竟然可以狠下心算計他們呢?

哪怕這些孩子當中,許多甚至不滿一歲。

——嬰兒喝奶,不需要吃飯,在此次變故中得以幸免於難。

所以寶珠坐在胤禛面前許久,竟是一句話也說不出口。

胤禛對寶珠也算了解,從她對那些格格的孩子那般好,就能看出她不是一個狠心的人。而自己的計謀……其他人可能不會想到他這個做父親的也在其中插了一手,但寶珠卻不可可能發現不了他的想法。

畢竟在事發之前,寶珠就將府上所有釘子,就將德妃與太子的人手都查了出來,甚至連二人心中的打算都查得一清二楚。

這些孩子們如今遇到的事兒,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但胤禛不願,也不甘——

若是就這麽將釘子揪出來,然後到皇阿瑪面前告狀,在事情沒有造成嚴重後果的時候,皇阿瑪一定會選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後直接息事寧人。也許皇阿瑪會選擇補償他,但那又怎麽夠?

至於孩子……

太子是想要給他府上的丫鬟婆子下毒,若是能死上一兩個人效果更好。對於下人,太子可沒什麽憐憫之心,在他心裏,這些人能被他毒死,也許反倒應該感恩戴德;德妃想要對胤禛子嗣下手,卻擔心查到太子後與太子說法對不上,引來康熙懷疑,也擔心將胤禛孩子都弄死了引來康熙震怒,所以讓人將太子給的藥物減小了劑量,不至於一死一大片。

劑量很小,若是成人服食定然可以救治過來,完全符合太子“嚇唬胤禛”的說法不是?甚至比起太子之前定下的劑量,德妃減少劑量後的藥物殺傷力更小,更符合太子說法。

但在下毒的過程中,稍微發生點兒什麽意外,從而導致下毒的人“找錯”了地方,將原本給丫鬟婆子下的毒放進了孩子們的食物當中……

這樣的意外,太子也預料不到啊。

同樣,那藥的劑量對承認來說雖然算不得什麽,可對小孩子來說卻很惡毒了。雖說不至於一死一大片,卻也可能會毒死五六七八個小崽子。

七八個小孩子在胤禛那群孩子當中看起來很少,卻肯定會對胤禛造成很大打擊;而且四福晉也會有一個監管不力的罪名,原本的大好名聲也將會受到不好影響,甚至引起那些孩子生母的怨憤也未可知;而胤禛與太子的關系自然也會徹底惡化,若是胤禛處理不當還會讓康熙不滿——

誰讓這件事的“兇手”是康熙的心尖尖兒太子?

胤禛夫妻這段日子過得春風得意,卻讓她這個母親為人所嘲笑,德妃早就忍耐不住,想要出手教訓二人了。

德妃想得挺好,卻沒想到自己埋在胤禛府上的釘子才開始活動,就被寶珠給揪了出來,她更不會想到,胤禛為了讓她和太子得到教訓,竟然會在已經發現兩人陰謀的時候,仍舊將計就計,只是將太子的毒藥換成了大劑量的瀉藥。

大劑量的瀉藥也可能導致孩子死亡,但胤禛府上可養著兩個太醫呢,在早有準備的情況下,想要保住所有的孩子還不是手到擒來?

至於毒、藥怎麽換成了瀉藥?下藥的人“見到孩子後想到自己家中幼子”良心不忍,於是悄悄將毒、藥換成了瀉藥,完全可以說得通啊,那人還能因此減輕一些罪罰,恐怕再沒有不樂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