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第一功臣(第3/5頁)

松原作為一個經驗老道的進出口商,第一批跟江滿定下了六個品類,十四款產品的出口合同。並提出,以後他們可能還需要定做,按照他們的設計要求增加某些款類的產品。

實則江滿在她堅持的“五塊錢”的基礎上,對每一款具體產品的價格還是有所讓步的,簡單的一個杯墊,報價五塊錢並非長久之計,合作共贏,大家長期賺錢才是合作之道。

如此一來松原也滿意,總體的合作協商氣氛比較友好。

這一單生意做成了,江滿有信心,憑借他們產品的定位準確,制作精良,和合理長效的價格,先機他們占了,幾年後這方面的出口生意,別人想搶也搶不過他們,說不定還能在當地形成一個特色產業。

一高興,江滿就帶著暢暢逛遍了大滬城,好吃的好玩的買了一堆,反正回去的時候姚志華一起走,有人扛行李。

這可苦了姚志華,他期末考試,只能眼巴巴看著人家娘兒倆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逛街買東西,到處瘋玩。

24號,農歷臘月十九,三口人才風塵仆仆回到老家,這一趟出門都半個月了。

在永城下了火車,年關春運人那個擠呀,從永城坐客車再到縣城,江滿和暢暢已經累得不想動彈了。

姚志華舍不得老婆孩子辛苦,他自己也好不到哪兒去,大包行李都是他扛著呢。

因為之前沒確定歸期,也就沒讓小劉和谷雨來接他們。兩口子帶著孩子走出汽車站,商量了一下說,天也不早了,幹脆住一晚上吧,別那麽趕了。

“住招待所”姚志華說,“去谷雨家住不方便,他們孩子小,又是跟公婆住在一起。”

“我也這個想法。”江滿道,“咱們先去招待所,回頭再聯系他們,不然小劉和谷雨該埋怨我們了,一準讓我們去家裏住。”

三口人先去招待所住下,休息收拾一下,晚上才去江谷雨家吃了個飯,兩家人大人孩子聚一聚。第二天,臘月二十,才一早坐車回家。到鎮上下了車,再坐驢車一路回到村裏。

江滿可不知道,村子裏好多人對她的“成功歸來”已經是望眼欲穿了。一進村,就遇到幾個村民圍上來問這問那,問江滿是不是真把玉米皮編的不值錢東西賣給外國人了。

“你們可回來了。”肖秀玲聽見動靜就過來,笑道,“隊長叔昨天來問兩遍了,還專門派了姚大軍趕車去鎮上等你們呢。”

“我原本拍電報跟他說昨天到。”江滿笑。一邊叫暢暢給小陸楊分零食和禮物。

“你家陸安平哪天回來”姚志華問。

“再等幾天,小年前後估計能到。”

三口人放下行李,洗把臉,聽到消息的老隊長就找上門來了。

“隊長叔來啦,趕緊進來坐。”姚志華迎了進來,江滿就去倒茶。

“別倒了,哪還有心思喝茶呀。”老隊長擺擺手,“你們趕緊跟我說說,這事情真成了那些個東西日本人真的要”

“叔瞧你說的,這事我也能哄你”江滿就把具體的合作詳細給老隊長說了一遍。

至於村裏後續的安排,她其實路上跟姚志華也討論過,打算搞“訂單生產”,跟村民簽訂生產合同。當地農村很多人都會編這些手工,即便不會的想學上手也快。組織人進行培訓,明白具體要求,保證質量,就可以了。

把供貨任務分解到各個加工戶,分散生產,這樣既不需要集中的大廠房,又靈活方便,最大限度讓村民利用空閑農閑來編貨掙錢。而他們要做的就是統一管理和質量把關。

而根據第一批合同供貨量,村裏人埋頭苦幹也就差不多了,所以肯定優先給本村村民加工。如果將來再擴大的話,還可以向周邊其他村莊擴展。

眼下就是管理的形式問題,村集體說真的,江滿對老隊長很信任,但是老隊長都準備卸任的人了,接下來的繼任者,繼任者的繼任者……誰知道會是怎樣的人啊,能力一方面,私心一方面。村幹部這個階層,啥樣人沒有

並且村集體單位在眼下,也不好申請到進出口自主權。

所以江滿想到的長久穩妥的法子,就是成立專門的公司。老隊長聽她解釋了一下,一拍大腿:“那咱就公司,公司好,你就當那個大經理。”

“我不當經理。”江滿笑道,“您來當,卸任不當村長,也不耽誤您再當幾年總經理,又不用你幹啥,就憑你的為人和威望,動動嘴管管事兒,就行了。”

又解釋了一下,說咱們這個“商貿公司”可以采取股份制,讓加工戶入股,股東推選經理,還解決了先期資金,這樣最穩妥了。

至於產品價格,江滿也跟老隊長說了實話,按她跟松原的協議,14款產品價格基本都在兩塊到五塊錢之間,刨去運營成本和管理成本,下放給加工戶的話,她想定在六毛到一塊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