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2/2頁)

大寶一看自家父皇真生氣了,趕緊咿咿呀呀的安撫,金明帝這才順氣兒了,心中很是服帖,臉上也帶了笑模樣。

甄貴妃在全體宮妃和命婦們面前丟了這樣的人,哪還有臉留在這兒?直接一邊流淚一邊讓自己的貼身宮女攙扶著離開。

看著哭哭啼啼的甄貴妃,金明帝非但沒有什麽心疼的感覺,還暗自皺眉道:果然,妻者,齊也。只有結發妻子,自己的皇後才有國母風範,這些個妾,說白了就是解悶子的玩意兒,實在上不得台面!

因為是自己小兒子的洗三日,金明帝也不願意因為這些事情壞了興致,於是叫起之後,又命貼身太監谷滿倉宣讀賜名聖旨:皇七子賜名箏。

前朝後宮皆因這道聖旨震驚,當然,後宮的嬪妃們更是酸的不行,要知道,皇子一般都要在周歲的時候,才會賜名,以免孩子站不住。

只有特別受寵的嬪妃生的孩子才會在滿月的時候,被賜名,以顯示愛重,滿月之前的皇子公主甚至不被排行序齒,通常只被稱為小皇子、小公主。

金明帝所有的皇子、公主中,之前只有太子是在洗三當日被賜名,至今活在世上包括司徒箏在內的七個皇子中,算來竟全是皇後所出的嫡子,才有這樣的待遇,又怎麽會不讓嬪妃們眼紅?

而皇子皇女們,除了太子司徒策是真心開心,剩下的都有些不是心思,覺得他們父皇實在是偏心。

宮中爾虞我詐,能在宮中生存下來的,絕對沒有傻子,即便是只有四歲的五、六兩位皇子,那也是什麽都明白的。

他們知道,在宮裏,除了一母所生的兄弟姐妹,其他的只能算是競爭對手,他們更知道,自己出生就比太子和老七低上一頭。

就如尋常百姓家裏一般,嫡子和庶子天然就是敵對的,這不僅是來自母親那裏的仇恨,還牽扯著家產等利益關系,而這些皇子們要爭搶的利益那就更大了,那是天下至尊的寶座,彼此自然更加敵對。

不過,不管前朝後宮眾人如何震驚發酸,但,所有人都明白,七皇子司徒箏甚得帝心,以後要注意著了。

沒有人添堵,洗三禮除了這個不大不小的小插曲外,一切順利,除了甄貴妃以外,所有人也都是替金明帝開心的,至少表面是這樣的。

司徒箏覺得沒意思,幹脆打了個哈欠然後眯起了眼睛要睡了,但因為折騰半天,小肚子已經開始抗議,司徒箏便開始鬧人了。

又因為陳院判已經確定司徒箏並無大礙,只要抹上點兒止痛的藥膏就可以了止痛消腫了(其實不抹藥,過會兒也就消了)金明帝這才將他交給奶嬤嬤帶進皇後的寢宮。

一邊趴在奶娘懷裏吃奶的司徒箏,一邊豎著耳朵聽著皇後身邊的張嬤嬤,喜氣洋洋的將外邊的事情講給周皇後聽,尤其是將甄貴妃的狼狽講的更是活靈活現的。

周皇後抿著參茶並不言語,但是柔和的面孔並不難看出來,她此時的心情很好,一直等張嬤嬤講完了,皇後這才慢條斯理地說道:“嗐,甄妹妹也實在是大意了,聖上交代的事情怎麽能這麽不精心?”

張嬤嬤咧著嘴兒道:“可不是老奴說,貴妃娘娘但凡多用點兒心思在皇上交代的事情上,也不至於在七皇子洗三禮上鬧出這樣的亂子!”

這話說得,多用點兒心思在皇上交代的事情上,那心思都用在哪兒了,也就不言而喻了,這話在場的,除了不通人情世故的司徒箏,那是都心裏明鏡的。

周皇後淡淡地道:“到底還是年輕不經事兒,張嬤嬤,一去傳本宮的懿旨,讓甄貴妃抄寫百遍《靜心咒》,以便修身養性。”

累不累什麽的且不說,單說這人就丟大了,靜心咒?因為什麽靜不下心,這不是明擺著說她天天就為了爭寵嗎?

按理說,妃嬪爭寵本就天經地義,要不哪來的寵妃一說?但是,人家爭寵的可都是年輕的宮妃,而甄貴妃和皇後年紀差不多,早就該到了穩重的年齡,卻仍然跟年輕宮妃那樣一心爭寵,可不就叫人看笑話了?

接到皇後懿旨的甄貴妃,險些氣的吐血,卻只能恭恭敬敬領旨,但是,回頭就將屋子砸了個稀巴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