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太清宮

轉眼之間瑤光來到靈慧祠已經三天了。

靈慧祠女道士們的生活十分規律。每天五點三刻起床六點準時到觀主院中給她請安六點半陪觀主吃早餐然後陪她溜跶、說話、分享八卦、在花園裏侍弄花草到八點左右然後各自開始正式工作。

來靈慧祠之前瑤光以為自己和其他道士們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念經。來了幾天後才發現,念經這個工作每個人的工作量不同。

老郡主是不念經的。她十分坦誠地告訴瑤光,她現在也只會背一部經書:道德經。

“呵,笑話,道藏有三千多部,各路神仙又那麽多我哪記得住啊!我要是背書背得好,當初就不出家了嘛去考進士啦!”老郡主講起來理直氣壯,“再說,我做靈慧祠觀主是因為我道學上有造詣還是因為我會煉丹、念經?”當然不是啦!是因為您是郡主娘娘。

張師姐也是不念經的。

如果瑤光沒來靈慧祠,張師姐每天的日常工作是到太清宮整理編纂道藏。周真人從三十年前開始收集天下各類經書召集有道學的道士,像編四庫全書那樣將道經分類編纂,修改其中錯印錯錄之處。張師姐自幼熟讀道家典籍於道學上頗有成就,是四位主任編修之一。

至於張師姐的徒弟,宋、李兩人,呵呵,她們倆也是不念經的。這兩人到了念經的點兒,去了偏殿隨便一坐,跟平常閨秀一樣在一處做針線!

意外不?

宋李兩人都是仕宦家的小姐,不過,命運有些坎坷。宋

靜守的祖母在她七八歲的時候給她訂了婚,當時看著人家小正太俊俏又聰明,家世匹配,又是世交,本以為自己手快搶到了好孫女婿,沒想到小未婚夫在前年跟人遊船的時候意外落水溺亡了。宋家當然不舍得女兒守望門寡,直接再議婚又不大好,不如讓女兒出家幾年再另尋佳婿,這樣,女兒既有美名,又不用受苦。

瑤光這才知道,哦,原來未婚夫死了,女方出家幾年後再還俗,在婚嫁市場上還是個加分項。仔細一想,其實蠻有道理,能出家再還俗,首先嫁妝不會少,家裏父母疼愛,其次,要是出家的地方是靈慧祠這種等級的,那說明女方家族的份量不低,最後呢,為早亡的未婚夫出家,是個快速刷聲望值的方法。大家都覺得你有情有義有擔當,既然對早亡的未婚夫能這麽好,那對將來的丈夫肯定會更好。

李靜微的情況和宋靜守如出一轍。唯一的不同是她定親更早,小未婚夫和她是青梅竹馬,不幸的是小正太十一二歲的時候得了天花,病逝了。她明年就要還俗了。家中已經為她相看好了人家,說起來也不是外人,是老觀主一位侄孫的兒子,也是宗室。

了解了情況之後瑤光頓感郁悶。

合著整個道觀真正把念經當工作的就我一個人啊!

老郡主還嘻嘻笑著逗她,“你怕什麽,他總不能因為你背不下經書、解釋不出道義就叫你還俗吧!”這個他,指的是誰,大家心照不宣。說著這種話不敢、不該提聖上。

瑤光可不敢這麽想。她們一個個都有依仗,她沒有。您敢叫皇帝“他”,是因為您是他堂姑祖母,我可不敢。

就算皇帝不會叫她再回端王府當小妾,就算她不用考道士資格證,但要是皇帝知道她連考都不去考,或者考了卻屢試不過,難道還不能叫太監來訓斥她一番麽?

給皇帝親媽念經都敢不好好念,工作態度這麽不端正,哼,你還想搞副業?拉倒吧你!

瑤光跟薛娘子商量之後,決定爭取先考過道士資格證考試中的童生試——“道初試”。

至於竹葉和小竹,一個才十四歲,一個更小,先把字認全了不遲。

關於考試,瑤光覺得指望張師姐教是不可行的。隔現代,張師姐是大學教授水平,平素指點的學生也都是至少也得是研究生水平,她習慣了這套方法,用來教瑤光這個學前班小朋友,兩人都很吃力(痛苦)。

於是,張師姐硬著頭皮教了三天後,誠懇地建議瑤光去太清宮的學堂去看看。那裏各種級別的課程都有,還有專門給小道童們開的入門級。

瑤光想到自己跟一群小學雞坐在一起的畫面,怪笑出聲,但依然恭敬地接了張師姐給她的太清宮入門木牌。

這個門牌不僅是太清宮內部的出入證,還可以當圖書借閱證,一人一張,寫著持證人的身份。

宋靜守告訴她,憑這個木牌還能在太清宮學堂的食堂免費吃飯、吃點心、喝茶呢!她剛來靈慧祠的時候還新鮮著,就每天跟師傅跑上太清宮蹭吃蹭喝。

瑤光早聽薛娘子說過太清宮是京城附近第一大景點,不僅建築有很高的藝術造詣,山上風景更是十分幽美。她來靈慧祠那天在山腳下仰望,只見薄暮之中山上鱗次櫛比的樓閣亭台中閃動點點燈光,真仿佛仙山瓊樓,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