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細作(上)(第2/3頁)

公子隨即從旁邊抽出一卷帛圖來,在案上展開,用鎮紙鎮住。

冀州一帶離司州甚近,鄴城都督所用的地圖乃是司徒府專人繪制,比平日所見更為嚴謹精細。

我將地圖細看了一會,問公子:“可知這黃遨是何來歷?”

公子道:“他是吳人,前朝時曾是吳郡的水軍司馬。後前朝亂起,劉闔割據楚地時,黃遨投奔劉闔,當上了水軍都督。”

我訝然:“此人竟有這般來頭?”

公子頷首:“高祖平定天下之後,此人一度全無音訊。今年冀州大旱,他糾集流民搶劫豪強,開倉濟貧,短短兩月內便拉起兩萬兵馬。我仔細問過了高奎與他交戰細節,此人善用迂回之策,屢出奇兵。相較之下,高奎應對死板,被其突襲時首位不得兼顧,以致敗亡。”

我看著地圖,少頃,道:“黃遨雖擊敗高奎,但到底是烏合之眾。天子率三萬兵馬氣勢洶洶而來,再傻的人也知道不可硬接鋒芒。黃遨要想保存自己,與其應戰,不若退避三舍。黃遨之所以可成如今之勢,可見冀州諸郡及諸侯國乃一盤散沙,他大可繼續流竄其間暫避。朝廷大軍再是厲害,也不會常年圍剿不走,只要聖上歸朝,他便得了生機。”

公子嘆口氣:“聖上也是此想。故而淮陰侯即便不曾失態觸怒,他也不會撤兵。”

我皺了皺眉,道:“不過冀州並非荒無人煙之地,黃遨就算有心躲藏,要將兩萬人馬隱蔽起來也甚是艱難。朝廷定然派出了細作耳目四處打探,難道一點消息也無?”

“怪就怪在此處。”公子道,“這兩萬人,似憑空消失了一般,全然尋不到蹤跡。”

我沉吟,想了想,道:“還有一事,兩萬兵馬,糧秣消耗乃是大事。聖上親征已有一月,這些人隱匿許久,糧草當已匱乏,他們如何籌措?”

公子道:“我亦想過此事,還特地問了冀州府的人。聖上親征以來,黃遨部眾未再犯一樁搶奪豪強之事。冀州正大旱缺糧,朝廷又令各州嚴緊糧食買賣,就算有人敢冒險犯事,他也籌措不到多少。”

我微微點頭,未幾,目光倏而落在巨鹿旁邊的一個圈上。

“這是大陸澤?”我看著那上面的標記,問道。

“正是。”公子道。

我心中似有什麽掠過,道:“公子方才說,黃遨原是水軍都督?”

公子看著我,眉間一動:“你是說……”話未說完,外面忽而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都督!城外急報!”

我和公子皆是一驚,看去,卻見是青玄。

只見他小跑進來,臉上流著汗。

“都督!”青玄道,“城外急報,昨夜發往大營的五十余艘漕船,在路上被黃遨兵馬所劫!”

“漕船?”公子面色一變,站起身來,從青玄手中接過戰報。

他目光迅速掠過紙面,變得冷冽銳利。

我在一旁看著,未幾,亦知曉了此事經過。

那五十余艘漕船,是這幾日發出的最大一批。今晨行至司州與冀州交界的廣平郡時,突然遭遇上百小船圍住。那些小船順著風,來得飛快,甫一靠近便甩出抓鉤繩梯,接著船上的匪徒呼嘯而至,見官兵就殺,頗有江洋大盜的作風。那些漕船雖是官船,但這般地界,從來無人敢來搶,故而船上配的大多是搬運的民夫,軍士寥寥無幾。沒多久,所有漕船都被匪徒奪了去,有兩三軍士見勢不妙投水逃跑,才得以撿回性命回城報信。

公子即刻下令將幕僚召來,商討對策。

我不曾見過公子的幕府,不過我昨日就聽青玄說,公子不像別的都督和將軍那樣,恨不得將所有的位置都安上人,以圖議事時熙熙攘攘場面盛大。他自從第一次開府,便只求精簡,選任的無論士庶,皆有才幹之人。

待得人到齊,果然如此。幕僚不過十余人,文武相對,下首案席都不曾坐滿。

沒多久,那些死裏逃生報信的軍士也被帶了來,陳述前後事由。

聽完之後,司馬楊歆道:“以在下之見,此事乃早有預謀。劫船之處,在下從前曾去過,乃是一處河灣,水深浪平,甚適宜埋伏。這些賊人知曉何時發出的船隊最多,估計好了時辰,選好了地點下手。如何奪船,如何撤離,首尾處置得甚為利落。”

眾人皆頷首。

公子問那些軍士:“那些劫匪,確實是黃遨的人麽?”

軍士們點頭,其中一人道:“小人就是冀州人士,知道黃遨手下的人皆自稱義士,且一向只殺官兵不殺民夫,那些賊人上船之後,行事皆是黃遨手下做派。”

公子沉吟不語。

下面眾人卻議論開來,有人提議黃遨既然露尾巴了,就該即刻去追,莫放過絲毫動靜才是;有人則主張應該先將未出發的船都增兵守衛,以防再生這般禍事。且被劫去的漕糧是大數目,眼下首先要做的乃是如何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