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貴嬪(第4/4頁)

我心底搖頭,死了個兒子,恩情便說斷就斷,先帝也不是什麽好東西。不過這董貴嬪倒是識時務,懂得進退之道,也算活得明白。

“董貴嬪既曾與袁後爭鋒,想來當年亦曾是心高氣傲之人。”

“正是。”長公主道,“想當年我與聖上年幼之時,每當見到董貴嬪,皆不敢高聲言語,唯恐沖撞。”

“可先帝過後,董貴嬪仍是原來封號。若按往例,董貴嬪曾育有皇子,又有一皇子在她名下收養,當封太嬪。可她卻仍是原來封號,不知何故?”

“還不是袁後之故。”長公主道,“袁後對董貴嬪一向懷恨在心,雖不得由頭將她廢黜,但也決然不會給她一點好處。先帝去世後,董貴嬪一度長居廟觀之中,如同出家。”

我又道:“奴婢聽聞,當年高祖登基之時,屬意的太子人選並非先帝,可有其事?”

長公主訝然,道:“確有。高祖元配張皇後只有一子,便是嫡長晉懷王,他在高祖稱帝之前便已去世,而後,皇後亦薨。高祖一直未再立後,便是因為在太子人選上徘徊不定,懸而不決。”

“不知先帝如何得了太子之位?”

長公主道:“此事亦乃袁氏之力。當年高祖的母親劉太後,是袁氏表親。先帝娶於袁氏之後,不僅得了袁氏大力輔佐,亦得了劉太後支持。高祖立儲之時,劉太後力排眾議,最終將先帝立為太子。”

我說:“如此,公主到了董貴嬪面前,可與她先說說廬陵王,再說聊一聊先帝之事,董貴嬪自會有所主張。”

長公主狐疑不已。

“董貴嬪多年修習黃老,往日她到太後宮中,皆沉默寡言,而聞得我等說起政事時,亦是漠然之態,莫非如今卻會突然轉性?”

我笑了笑:“她先前之所以不問世事,乃是無所倚仗。便如當年,她有皇子在手時,可曾向袁後示弱?秦王一旦事成,她便是太後,何人會不心動?”

長公主看著我,不置可否。

不過她並沒有耽誤,太後旨意下來之後,她即備了禮品,往董貴嬪宮中而去。半日之後,她從宮中回來,告訴我,如我所言,董貴嬪並未表態,但她並未像從前那般全無興趣,相反,她與長公主談起了些近來的宮中之事,還問起了皇帝的身體。

我知道此事已有了門路,道:“想來假以時日,董貴嬪必有消息。”

長公主頷首:“但願如此。”

此事倒是順利。

就在公子入朝的前一日,董貴嬪宮中傳來消息,說她頭疼病又犯了,夜不能寐。太後仍舊將長公主派去探望,長公主沒有怠慢,當日即又帶著些名貴的補品進了宮城,往董貴嬪宮中而去。

此番,她帶上了我。

在公子面前,她推說前兩日聚宴時,楊氏說近來不順,要我給她算上一算,今日剛好都要入宮探望太後,便帶我一道去。

公子皺眉:“霓生雖會蔔卦,卻非萬能,怎麽什麽事都讓她算?”

長公主道:“算一算又何妨,那是你表舅母,你便如此吝嗇?”

公子道:“我也去。”

“都是些婦人之事,你去做甚。”長公主道,“且今日你父親兄長都不在,家中若有賓客來訪,連個出面的主人也沒有,成什麽樣?”

公子被長公主一番道理堵回來,只得作罷。

“如此,母親早去早回。”他說著,看我一眼。

“知曉了,你回去吧。”長公主說罷,在內侍的攙扶下,轉身登車。

車馬轔轔離開府前,往內宮而去。

“元初對你甚為在意。”路上,長公主忽而道。

我愣了愣,看向她,只見她似笑非笑,描畫精致的臉上,看不出喜怒。

“公子方才必是又疑心奴婢參與大事謀劃,故而那般說話。”我說。

“我說的不是方才。”長公主道,“我說的是他去淮南之事,你有何說法?”

她終究還是問起了。我並不慌亂,拿出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答道:“此事,奴婢亦問過了公子。那時公子在雒陽無事可做,又無遊樂,實在膩煩了,便想出去散心。那時他正好聞得奴婢在淮南,公子從未去過,便索性也跟了去。”

“哦?”長公主看上去不置可否。

我無辜道:“奴婢所言句句是實,公主若不信,不若去問公子。”

其實我希望她繼續駁斥我,認為我嘴硬狡猾,實則對她的寶貝兒子圖謀不軌,然後打心底想把我趕走。

可惜長公主並沒有堅持,只淡淡道:“罷了。”說完,不再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