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官渡(下)(第2/3頁)

一一追捕烏桓平民的代價太大,經驗豐富的徐榮及時辨認出了蹋頓的兒子。阿生帶著騎兵一路追趕這位烏桓小王子,直到他們越過長城。

阿生在墻下勒住馬韁。

漢長城已經破敗了。墻磚深一塊淺一塊,還有一個塌方的缺口,勉強用土堆了堆罷了。方才烏桓小王子帶著親信殘兵,就是從這個缺口跨進去的。城墻上的守衛緊張到不行,但放過了烏桓人,拿武器對準了阿生。

呼嘯的南風從關裏吹來,吹亂她的鬢角。墻磚縫隙裏長出來的枯枝,在風裏寂寞地尖叫。

“要是沒有我,再過幾十年,北地門戶將大開於虎狼之輩。”她輕聲感慨了一句,在守衛士兵緊張的目光中調轉馬頭,返回尚沒有生機的荒原。

由於殘兵敗將的通風報信,烏桓王蹋頓馬上接到了“老窩被抄”的噩耗,氣得他當場砸了袁紹送的瓷碗。

“趁人之危,遼東人真不是英雄!”

本來袁紹就在為小兒子的病情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蹋頓找不到外出作戰的機會早就被憋壞了。如今一看,好家夥,那還說什麽?點齊兵馬,把我家的牛羊人口搶回來啊!

烏桓王帶出來的全是騎兵,一溜煙跑沒影了。等袁紹召開軍事會議發現少了個盟友的時候,蹋頓等人已經跨過了冀州段的漢長城。

茫茫塞外,任何人類的蹤跡都難以尋到。

蹋頓能夠統領烏桓各個部落稱王,自然是有點腦子的。他沒有去跟武裝到牙齒的赤山城硬碰硬,而是帶領部隊迂回前行,一邊聚集幸存的族人,一邊劫掠冬牧線沿線的零散牧民。

終於,一戶被俘虜的牧馬人告訴蹋頓:察額帶領人馬往南去了,只有徐榮的兩千人馬,押送浩浩蕩蕩的戰利品往撫順的方向走。因為烏桓人犯下重罪,只能去撫順挖煤還債。

蹋頓心頭狂跳,說不清是緊張還是興奮。他跟部下說:“這麽多人,還有老弱,是走不快的。我們全力追趕,三天之內就能追上他們。”

烏延等大頭領舉雙手贊成:“追上去,殺了徐榮。早看他不順眼了。”

沒學過兵法大約是這些烏桓人最大的遺憾,因為他們在看到自己的親人時遇到了伏擊。

阿生曾經召集屬下將領討論過,在草原環境下許多傳統戰術都無法使用,草原人打不贏就跑的本能導致想要徹底消滅一個部落是無比困難的。

然而,從赤山往東到大興安嶺,植被開始拔高,形成無數森林,地形也開始起伏,為甕中捉鱉和埋伏沖鋒提供了充足條件。這才是伏擊殲滅戰的絕佳地點。

“但蹋頓未必會去。”

“那就用充足的理由迫使他去。”

於是就有了徐榮帶領俘虜大隊龜速前行的反常行為。計劃很粗糙,演技很拙劣,但段公說對付沒見過世面的烏桓人,足夠了。

蹋頓果然上鉤。

呂布率領著遼東唯一一支重騎兵,直直從山包上沖下,殺入烏桓的隊伍中。沉重的玄甲和馬槍攜帶強大的動能,將第一層迎面撞上他們的烏桓人連人帶馬攪得粉碎。骨肉橫飛,場面血腥之極。

一波沖鋒後,沒有學過陣型的烏桓部隊直接就被攔腰割成了兩截。然而呂布的攻擊還沒有結束。

重騎兵部隊沖出烏桓的隊伍後,從側翼繞了四分之一個圓弧。因為負重太高,馬匹的速度在這個時候慢下來,用鋼鐵武裝的馬蹄“啪、啪”踩在土地上,光用耳朵都能聽出厚重和肅殺。

重騎兵都戴著黑色的頭盔和猙獰的面具,就連馬匹都有少量披掛,遠遠望去仿佛一群長角的怪物。

有些烏桓人已經被他們的外形和血腥手段嚇得兩股戰戰,要不是首領和烏桓王站在後面看著,他們就要丟下武器跑路了。

然而呂布已經再次調整好馬頭的方向,對準蹋頓的王旗。“殺!”他舉起長槍。

“殺!”後面的重騎兵齊聲應和。

馬蹄聲如沸騰的江潮,再次沖入烏桓的隊伍。呂布的槍尖上更是串上了三具屍體,才算到了強弩之末,無法再紮穿第四人了。

“呵呀!”呂布大喊一聲,將長槍大力扔出。那第四個烏桓兵被槍尖推著倒退出四五米,才被釘死在地上,身上壓了三具屍體。被同一根長兵器貫穿的四人,如同一根腐爛的烤肉串,就樹在蹋頓跟前不超過十米的地方。

饒是殺人如麻的烏桓王,都有一瞬間的血液冰冷身體僵硬。

呂布已經抽出了馬刀。淬成黑色的刀面上反射出漂亮的光澤,這就是蹋頓最後看到的景色。

遼東和烏桓的正面決戰,因為遼東祭出了重騎兵這一大殺器,而呈現一面倒的趨勢。伴隨著“蹋頓已死,投降不殺”的呼聲響起,戰鬥以烏桓全數歸降而告終。

烏桓主體多達二十萬人。學齡兒童被送到大連進行洗腦教育,曾經參與赤山慘案的重犯被送到撫順挖礦,剩下的人,將成為繼續往西修建冬牧線的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