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山陵崩(第2/3頁)

臨到死了,或許可以將早已粉碎的傲骨從八十年前的灰燼裏撿出來,放肆夢一場:

“青史之上,吾孫可勝鄧後乎?”

夏七月,曹吳氏英娥在大連港過世,曹氏文書稱“崩”【2】。遼東、玄菟、樂浪、吉林【3】四郡五十城降半旗為禮,扶余、沮沃、東鮮卑等服喪如儀。同年修水渠四座以抗旱災,名為祖母渠。

白色的軍隊進駐每村每縣,一邊救災一邊服喪。一直到九月中,第一場秋雨落下,遼東才迎來了吳氏下葬的日子。楠木制成的棺槨被封入一個二十平米大的臨時地宮。墓道口立起一塊高兩米的千字碑文。

阿生跟在曹嵩後面跪拜,叩首,焚燒絹帛。而當她叩拜的時候,觀禮的各級官員、將領也不敢站立,都大禮參拜。至於被軟禁在大連的外族使團,更是在刀劍的威懾下,不敢不跪。

萬人同哭,場面一時很是壯觀。相比之下,小小的地宮和墓碑顯得寒酸了。

“祖母曾留下遺言,要和祖父合葬。但中原動蕩,暫不能成行。就先停靈此處,靜待來日。”阿生肅容,望向密密麻麻的白色的人群,“我將在地宮之上建立梅莊,供父親守孝居住。各族有王孫公子來大連求學,可同居此處。”

這話一出,就見使團的隊伍中引發騷動。不一會兒就有人出列,站出來的是扶余王子簡位居。扶余是漢化程度最深的一支外族,作為扶余的貴族,簡位居說起話來也是一口標準漢語:“敢問華公,這是要我等派遣質子的意思嗎?”

曹生笑了笑,仿佛答非所問一般地回答道:“我整訓軍隊,不敢有懈怠。”

她踏前一步:“我救災富民,不敢有懈怠。”

她再踏前一步:“我宣揚文教,也不敢有懈怠。”

她死死盯著少年王子的眼睛:“是我還有什麽不足,讓你們覺得遼東不值得求學嗎?還是說,我做了什麽不當的事情,讓你們覺得我的野心不夠大呢?!”

“刷。”護衛隊齊齊握緊了武器,氣氛緊得像拉到極限的弓弦。

簡位居只覺得背上全是冷汗,小腿都開始發虛了。“我,我……”

至於脾氣更加火爆的鮮卑使團,已經有少年貴族氣得臉紅了,但因為被長輩壓住,動彈不得。

阿生卻在這個時候笑了。“放輕松些,年輕人。我再不講理,也不能按頭讓你們學。回去告訴你們的父祖,我這裏衣食住行、經史典籍都不缺,就差幾個學生,莫要讓我難做。”

剛剛緊張到極點的氣氛仿佛瞬間煙消雲散,各使團中的長者不停擦著額頭的汗水唯唯應諾。

“諸位遠來,不巧遇上祖母過世,沒能得到宴飲的招待,受委屈了。”

“不敢,不敢。”

“欸,爾等出於鄰邦的情誼,為祖母示哀,我記在心上。我這裏有稻米、美酒、經書,都是可以供奉廟堂的珍貴之物,回贈各位,聊表心意。”

使者們互相對視,也被這突然的和風細雨弄得心中墜墜,只好再拜:“多謝華公。”

“嗯。”阿生閉眼,朝司儀點點頭。

那名禮官連忙喊道:“禮畢,退場。”

白花花的服喪隊伍,在軍隊的指引下依次離開墓園,關系比較遠的就在墓園門口的小婢女處解下頭上的白巾,脫下身上的麻布外套。

其中就有孫堅吳夫人和周瑜。

孫策倒是堅持在頭上纏白巾不解,他是曹榛的未婚夫。而死去的太夫人著實輩分高了。

“曹二叔好大的威嚴。”孫策跟著曹榛喊二叔,此時臉上還是興奮居多,“瞧瞧俟汾氏的小王,在鮮卑地界稱王稱霸,到了二叔面前,連個屁的不敢放。”

吳夫人連忙喝止兒子:“你閉嘴。鮮卑使團還未走遠,就不怕與他人結仇。”

“鮮卑寇邊,本就有仇。”孫策不情不願地壓低聲音,“我還怕他了?”

周瑜和吳夫人交換了一個無奈的眼神,孫策的直脾氣只怕是一輩子都改不了了。

“伯符一知曉愛民,二知曉愛族,已經勝過常人許多了。夫人何必苛責他呢?”阿生的聲音突然在近處響起。

吳夫人一個激靈,趕忙轉身,就看見身穿細麻布服喪服的曹生朝這邊走來。“華公。”吳夫人下蹲行禮,“華公身系一地安危,仍服大喪滿月,實乃至孝。”

阿生擺擺手,示意孫氏三人邊走邊說:“若按禮制,我該為祖母服喪一年。但我不孝,明日就該南下青州了。”

周瑜連忙安慰道:“從前漢文帝改制,以日易月,天子就不曾服過超過一個月的喪禮。如今天下大亂,各地諸侯即便是父母身死,也依舊征戰不休。這難道是人人都沒有孝心嗎?不是的,是因為局勢所迫,不敢稍有後退。”

這小機靈會看眼色。

“公瑾不必為尊者諱。我與阿兄自幼喪母,父親又公事繁忙,因祖母才得以保全。曹氏幾經波折,如扁舟航於暴風海,也全賴祖母辨明方向,未曾出錯。她這般的恩惠,我卻不能全禮,定是不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