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東行客(第2/3頁)

“多謝父親!”曹操一個大禮拜了下去。

“哼,你越發出息了。”

“別的不敢說,但定能保全家平安。”

“我不跟你去!”曹嵩踹一腳不省心的大兒子,破口大罵,“平原郡黃巾泛濫,我是傻了才跟你去上任。阿生呢?我投奔阿生去!全家都去!我投奔女兒也不投奔你,兒子各個都是債,尤其是你,氣死我了!”

罵完了,還覺得不解氣,又上去踹了一腳,曹嵩才氣鼓鼓地走了。

目的達成,那即便是被父親踢了兩腳也不能減少曹操的喜悅。他將大司農印放進衣袖,然後看向丁宮。這是他進屋以來第一次正眼看丁宮。

“大舅也和我們一起走吧。”

丁宮擺擺手:“我就不了。外面賊寇肆虐,即便是譙縣老家也不能幸免。此時辭官,還能去哪裏?且董公解除黨錮提拔士人,未必就不能中興漢室。”

曹操沒再勸:“那就請大舅保重。曹府門小,不留大舅了。”

董卓立劉協為帝的時候,負責朝拜禮儀的就是丁宮。曹操沒有諷刺他助紂為虐,還邀請他東遷,已經是看在幾代人的交情上了。

當初丁宮為交州刺史,給阿生占下南島提供了巨大幫助,但曹操沒去過南島,也不清楚南島、沉島、琉島的莊園規模,所以對丁宮的感恩沒有阿生那麽強烈。也許曹操在關東舉兵伐董會給丁宮帶來災禍,但該說的他都說了,人自己選的路,跪著也要走下去對不對。

丁宮甩袖離開了,屋裏還剩下曹胤。

“六叔,咱們自己人不說瞎話。我此去平原,一旦黃巾平定,就起兵伐董。東郡太守橋瑁、陳留太守張邈,也都是同樣的意思。”

“你不用再說了。我總歸是聽你們的。”曹胤抱著胡桃盤子,盤腿坐到曹操跟前,“吃嗎?”

“吃。”

叔侄兩個並排坐著吃核桃仁,氣氛竟然比父子之間還要融洽一些。

“其實去年如意派人來給我送土產,就說我該動一動了。”曹胤一邊吃,一邊說,“六叔我呢,沒什麽本事,不然還能給你當個縣令守一城。你五叔倒是領過兵,家裏幾個孩子也有些豪情,你看若是有你看上眼的,就挑去用。”

曹操感嘆:“當初在潁川我也是看著五叔母進門的,眨眼間,五叔的孩子都成人了。行,這次回去就見見。”

“誒,”曹胤心滿意足地笑了,“我看好他們家的曹仁和曹休。”

血緣上是嫡親的堂兄弟,但吃虧在出生晚,夏侯惇都已經跟著曹操賺軍功了,夏侯淵都幫曹操練兵了,曹仁和曹休才剛剛成年。曹胤雖然沒太多心眼,但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為宗族謀福利是刻在骨子裏的本能。

七月,曹嵩告老還鄉,曹胤向太常辭行。曹氏宗族盡數離開雒陽,浩浩蕩蕩地往青州而去。

而這個時候,先走一步的曹操已經抵達了平原城,展現在他眼前的,是一座因為擠滿了戰爭難民而混亂不堪的城池。

能夠跑到郡城的,都是平原郡的豪族,再不濟,也得是小富之家。但如今,曾經的地主老爺們各個拖家帶口牽著牛抱著細軟在城門外擠成一團,生怕黃巾從後面跟過來。

因為曹操是帶著虎豹騎來上任的,還沒有入城,就引發了城門口的騷亂。婦女兒童尖叫聲不斷,原本還能勉強看出的隊列不管不顧地往城裏擠。要不是曹操大喝了一聲“吾乃新任平原太守”,也許還會出踩踏事故。

“各位父老鄉親,先排查入城。”曹操坐在馬背上拱手,“操率兵在此守候。”

他話音剛落,虎豹騎齊刷刷地亮出兵器。

武力威懾,人群卻安靜了下來。在守門士兵的推拉中,人潮重新排成隊列,慢慢朝城中移動。剛剛擠壓中地上撒了不少錢帛,這時自然有手腳不幹凈的。

曹操使了個眼色,夏侯惇跳下馬,上去就踹翻兩個小偷。這下,秩序是徹底穩下來了。

等到戰爭難民們都進了城,就有一個看上去頭發都快掉光的長史從城門裏跑出來,撲到曹操的馬前老淚縱橫:“先太守棄官而逃,都尉領著半數郡兵出戰黃巾,全軍覆沒。如今平原群龍無首,糧食困乏,府君再晚上半月,老夫就要投河自盡了。”

“你先別急。”曹操下馬將老長史扶起,“平原郡有多少地方被黃巾賊侵占?青州黃巾的統帥又是何人?”

這話一問,長史更是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平原八城,被抄掠五城。賊首管亥在高唐聚集二十萬兵馬,隨時都會發兵平原城。府君……主公啊……”

曹操無語,這種屬下他一點都不想要。“哈哈,先進城,先進城。”曹操打著哈哈,讓老長史帶路。黑色的騎兵威風赫赫,沒有人敢上前阻攔。

隨著城中的場景一點點映入眼簾,曹操漸漸明白了為什麽秦六說平原郡是個好去處了,比北海國好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