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炫目(第2/3頁)

於是他這一去就沒有回來,只從宮門裏被扔出來一個血淋淋的人頭。

狗急尚且跳墻,何況已經察覺到異樣的宦官集團。且對於宦官們來說,殺外戚已經是慣例了。桓帝時殺梁冀,靈帝時殺陳蕃、竇武,再到現如今殺何進,越來越順手了有沒有?

但可惜的是,宦官們低估了袁紹的大膽。

入夜,袁紹率領司隸校尉部的士兵共五千余人殺入宮中。火光從繁華的宮殿中沖天而起,摻雜在砍殺聲中的只有一個口號:“殺光宦官,為大將軍報仇!”

圓月被雲層所遮蔽,等它再度顯露光輝的時候,宦官的時代結束了,外戚的時代也結束了,但即將開始的卻不是袁紹的時代。

雒陽城北二十裏,西涼軍的大營中。董卓面前跪著一個頭發花白的宦官,而董卓的桌案上,放著一張加蓋大印的遺詔。遺詔上只有幾個歪歪扭扭的字:

“朕駕崩後,二皇子劉協承嗣宗廟。”

燭火將董卓的臉照得油光發亮,甚至比盤子裏的烤羊肉還要油光發亮。“蹇碩,你這是什麽意思?”

“我侍奉先帝二十余年,他的心意我再清楚不過了。”老宦官淚流滿面,“但董太後薨逝,二皇子在宮中孤立無援。何氏兄妹仗著有世家撐腰,囂張跋扈,擅行廢立。您是董太後遠親,又蒙受先帝的恩德,除了您之外,我再也找不到可以撥亂反正,匡扶正統之人了。”

“這……”

“若是二皇子登基,您就是大權在握的功臣,為大將軍,為三公,都只在一念之間。”

實打實的利益讓董卓心動了。他收起遺詔塞進袖子裏。

雒陽局勢瞬息萬變,而冀州的消息是嚴重滯後的。

新皇登基的消息傳到陣前的時候,已經是正月初一了。曹操他們剛好攻克了廣宗,坐在敵軍裹黃布的屍體上,周圍一片狼藉皆是被摧毀的旗幟。

曹操還穿著盔甲,累得起不了身。他只抹了把臉上的黑灰:“你說啥?”

傳令的信使比曹操要幹凈十倍,拱手道:“先帝駕崩,長子劉辯繼位,改元光熹。”

曹操揮揮手:“知道了。”

“大兄,雒陽果然是……”夏侯惇湊上來,“那我們怎麽辦?”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曹操用劍支撐身體站起來,“咱們做好眼前的事,消滅黃巾,就是幫了朝廷大忙了。”

何進可以丟下黃巾跑回雒陽當國舅爺,皇甫嵩部可不行。怎麽的也要先解決了張角。要不這邊大軍剛撤走,那邊黃巾就喊著“蒼天已死”殺過來了,豈不是笑話?

黨錮解除大赦天下的消息傳過來了,曹操在冀州大族那裏借糧草被服,碰了一鼻子灰。

袁紹出任司隸校尉的消息傳過來了,曹操在帶著士兵破冰撈魚,手都凍僵了也才夠每人分上半條。

何進身死、袁紹屠宮的消息傳過來了,曹操在看皇甫嵩鞭屍張角,此時大軍已經彈盡糧絕,要不是勝利的喜悅在支撐,很多人都要倒下去了。

董卓殺入京城另立劉協的消息傳過來了,曹操……曹操是真的想罵人了。他知道袁紹野心勃勃,也能夠想象士族對宦官的滔天恨意,但他沒法理解董卓這種不知廉恥的行事方式。

“董卓,不是該來冀州接替北路大軍的嗎?怎麽殺入了雒陽,還自行廢立?”曹操雙手握拳,敲在幾案上,“我們在這裏苦熬,他們在雒陽爭權奪利,連糧草都拖延多月,這要我們怎麽辦?”

將士們更是茫然無措:“董卓說先帝遺詔令他進京扶持少主登基。那到底誰是忠臣,誰是矯詔?唉,其實他們誰忠臣誰矯詔我們也不關心,將軍我們什麽時候撤軍啊?弟兄們都頂不住了。”

全軍上下幾萬雙眼睛盯著皇甫嵩,等他拿主意。這個時候逃跑的張角弟弟已經不是主要矛盾了,主要矛盾是饑餓。

皇甫嵩臨危不亂,一邊讓士兵們打獵捕魚,一邊往雒陽方向移動。“我們皇甫家是涼州將門,從來只知曉保境安民,抵抗外辱。”他跟將領們說,“如今朝中動蕩軍糧供應不上也是無可奈何,諸位萬不可心存怨懟。”

到這裏曹操算是看明白了,皇甫嵩殺黃巾的時候不留情,但放在同一個階層中,絕對是個老好人,忠、仁、義,道德楷模了。但他心裏卻總是不得勁。

曹操討厭流血政變,這會讓他想起很多年前失去祖父的那個冬天。記憶已經模糊,只有憤怒和恐懼還揮之不去。

光熹元年四月,耗盡糧草的大軍帶著張角的屍體返回雒陽,皇甫嵩部因為功勛卓絕,從上到下都升官進爵。盧植舊部就悲慘不少,不過是逃脫了牢獄之災罷了。

因為黃巾起義殺了不少地方官,董卓就將平亂大軍的各級將領分到各地去補太守、縣令的空缺,同時令他們自行平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