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卞氏(第3/3頁)

“幽州、青州,也有太平道啊。”

“事有不妥,就坐船南下。總歸交州還沒有發現太平道,他們也穿不過南方十萬煙瘴山林。”

卞氏聽著聽著,悚然而驚:這話裏話外的意思,是太平道要造反啊!不過她越是細想,就越發覺得這有可能,太平道新出的“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口號,還真有造反的意思。他們信徒眾多,外圍還有無數因天災人禍活不下去的人口。若是卞家沒有攀上曹家這艘大船,再過個兩年走投無路了,估計也會跟著太平道拼一把。

卞氏的後背上已經全是冷汗,手指一根根收緊。她這個時候那還有獻媚的心思,全在要不要搬家上面了。還好還好,家裏的男主人女主人和小姑子全是靠譜的,三言兩語就把太平道起事的時間地點人物推斷得七七八八。

“甲子年,就是四年後。他們這麽早就把口號喊出來,不怕泄密嗎?”曹操摩挲著下巴,連吃了一半的肉包子都丟到了邊上。

阿生正在啃一塊糯米糕,將嘴裏的東西咽下:“口號這種東西,本來就是凝聚人心的,不廣為傳播就無法起到動員的作用。當初陳勝吳廣又是學狐狸叫,又是魚肚子裏藏字條,不也提前折騰了許久鬧得人盡皆知嗎?那還只是聚在一起的部下,就要提前數月動員,太平道分布太廣,人口太多,自然需要提前數年。泄密的風險自然是有的,但兩害相較取其輕,為了保持住人口優勢,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相比不規矩的雙胞胎,丁表姐的儀態更好,吃完了肉羹又漱口,才說道:“‘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這句話沒頭沒尾,又瘋瘋癲癲的,乍一看是在說鬼神呢,輕易也聯想不到叛亂上。”

就跟2012世界末日流言似的,如果不是開了天眼,還真不知道這是黃巾準備在甲子年造反。

“是不同尋常。”曹操皺眉,“這和一郡一縣的小打小鬧不一樣,他們真決定這麽做,八州並起,土地荒廢人口銳減在所難免。且一旦幽、並自顧不暇,蠻夷入侵更是雪上加霜。阿生,根據你的消息,太平道有多少人?”

曹生從桌案底下掏出一張超大號的白紙,對照著上面的數字往地圖上抄:“雖然從桓帝開始就沒有做過人口普查,但父親是大司農,有權查看各地的稅收。從人頭稅推算人口的話,這十年間,兗州損失了大約六萬人,豫州是……,幽州……最多的是冀州,人口減少超過十二萬。那裏是太平道大本營。”

曹操都驚呆了:“這前後加起來超過五十萬人了。”

“也不是全部都入了太平道。刨除掉天災人禍死去的,再刨除掉逃荒的,被世家大族收編的,才是太平道的人口。”阿生算了個數字,“外圍信徒照樣納稅,不納稅的基本上已經是走投無路要跟著造反的了。至少二十萬。”

“至多呢?”曹操問。

阿生托著下巴:“四十萬吧。考慮到部分小寒門同流合汙的話。”

“還是得搬家!”曹操拍板,“一部分一部分搬,一年內搬完。阿丁和孩子們都北上幽州,你挑的那個什麽沓氏縣,就是那裏了。呂布也去,段老也去,還有你手下的廿七和我的少年騎,能調也調去。三面環海的地界雖然艱苦,但勝在安全,守住一面的入口即可。”

“暫時先派家人去經營。”阿生說,“婦孺可以先暫住在威海。阿兄自己呢?”

曹操罕見地猶豫了:“我最多在幽州呆兩年,就要殺出點名聲,然後回中原。”

他這是想在平定黃巾的時候分一杯羹。

“若是這樣,阿兄得走何進的門路。”曹生點評。

“你說得不錯。如今士人大多禁錮,若真有數州大亂,陛下不能依靠宦官,就只能依靠外戚。董太後家人都是草包,董卓也未必聽話,那就只有何皇後的兄長是最有可能當大將軍的。”

四年時間,怎麽都夠曹操和何進搭上線了。若這幾年曹操又有在幽州當縣令保邊境的功績的話,黃巾亂時讓當個雜牌將軍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更多的,就得看曹家軍在戰場上的表現了。

於是,曹操練武看兵法越發刻苦了,不練武的時候也要和何家的門客親屬走動,或者在袁紹那群人面前刷存在感。等到曹嵩給他活動到一個遼東郡汶縣縣令的職務,他就迫不及待地北上遼東。

這同時意味著,卞氏新婚不滿半年,就進入了兩地分居的日子。不是不苦惱的,但她也漸漸懂了,在曹操的抱負面前,盡量不拖後腿,是她能做的最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