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思動(第2/2頁)

不能同他們耗下去了,曹操的青春期不能在這種環境裏度過。

一旦涉及到教育問題,阿生學霸就把不能蝴蝶曹操人生軌跡什麽的都拋到腦後去了。反正她也不知道曹操的人生軌跡具體是怎麽樣的。

“父親出孝已有十個月,朝廷可有征召的消息?”阿生端坐在曹嵩書桌的前方。香爐中裊裊升起的煙霧給竹簡布帛環繞的書房增添了不少雅趣。

曹嵩撚著胡須,道:“錢財使用得當,自然就有合適的職位。再加上有三公之一的種暠舉薦,大約也就在這個冬季吧,就會有消息了。只是五侯勢力龐大,我先不掌實權居要職比較好。”

“皇帝是不是漸漸開始啟用舊日梁黨了?”

曹嵩起身從架子上拿下一盤梨,擱到幾案上,對阿生道:“你又知道了。吃。”

阿生笑著謝過父親,然後捧著個大鴨梨一邊咬一邊聽曹嵩講。什麽張奐被任命為中郎將了,估摸著明年再有叛亂他就會外放;什麽好朋友張溫也再度起復了,不過職位比較低,相當於一夜回到解放前,需要重新奮鬥起,這全是背景不夠硬啊;再就是不倒翁胡老頭終於爬回到九卿的位置上了,太常!

“如今這樣,就很好了。不過梁氏舊人想要徹底翻身,還得五侯真正倒了才行。”

曹嵩已經養成了給阿生講朝政的習慣,整個家中,也就阿生最喜歡聽這些,還往往能有獨特的見解。

“聖上不喜歡一方獨大。因此,欲亡之,先狂之。”

曹嵩拍手道:“正是如此啊。為官小心為上,無論做到多高的職位,都要謹慎謙厚,與人為善。可惜,五侯的家人驟然得勢,看不清這一點啊。”

“我今日來找父親,卻不是為了五侯之事。”

“哦?”曹嵩遞給女兒第二個梨,“我以為你就是閑得慌,這才講時政給你聽。”

“我想與阿兄外出求學,父親可有好的去處?”

曹嵩聞言一驚:“你們雖然早慧,非一般稚子可比。但要說遊學,還為時尚早吧。時人求學,都要等年滿二十行冠禮之後,再不濟,也要等到十四歲成童。”

“父親莫急,請聽我說。不是我妄自菲薄,我們家根基淺薄,不如世家。世家子弟,家學淵源,剛開蒙就可以入家學,家中長輩就是宿儒,用《尚書》、《易經》教導幼童。反觀我們家,學識最好的是父親,入過兩年太學。但父親即將為官,於宦官和士人的夾縫中求生存不易,想來是沒有時間教導我們的。至於大伯和三叔、四叔,說句難聽的,他們恐怕都沒有見過完整的經史呢。我和阿兄商議了,整日騎馬打獵、或者跟小兒嬉戲,荒廢光陰了,將來不過是紈絝子弟,好一些能夠憑借武勇和父祖留下的人脈謀得一官半職,但這樣對於自身成長又有什麽益處呢?”

曹嵩食指敲了敲幾案。“我兒好學勤勉,遠勝於我啊。按照我朝的規定,達官顯貴的後人可以憑借父親的蔭蔽舉薦入太學入仕途,因此多的是不識字的茂才和惡待父母的孝廉,與這些歪瓜裂棗相比,我兒將來必定是有出息的。你和你阿兄,還有阿德、阿玉,都是好孩子。”

阿生屏息凝神,沒搭話。誇是誇了,實質性的結果呢?

“沛國有藏書的,只有蕭縣的劉家了,他們雖然是宗室,但待人還算有禮。同鄉為鄰,也有幾分薄面,你覺得如何?”

劉家?阿生想到了那個被曹操欺負得跟個路人甲似的劉誹。她倒不是因為劉誹這個庶子而小看劉家,而是她不想跟劉姓宗室有太多的牽扯。

“我想離沛國稍微再遠一些。”

“這又是何意?初次離家,不是近一些更好嗎?”曹嵩察覺出不對來,“可是在家中有人待你不好了?”

阿生坐得端端正正,努力讓話中不帶太強烈的情緒:“我與父親說一件事。前日裏有貌美的婢女偷入阿兄的院子,被阿兄身邊的侍衛抓住,告到了母親面前。母親訓斥了她,但猶豫再三還是沒有將她從宅邸趕走。”

曹嵩皺眉:“你的意思是?”

“母親正直良善,是上天賜予我和阿兄的福分。但我聽說,即便是君子與人交往,也不能做到朝夕相處而沒有矛盾的。母親有了身孕後敏感多思,我擔心再呆下去,反而是傷害了我們和母親的情誼了。”

曹嵩長嘆一聲:“我知道了,等我上任離開譙縣的時候,我會給你們安排好去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