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多多少少

這樣一份奏章,石啟賢都看得不甚高興,周弘殷心小疑多,又好面子,自然就更難受了。

如果按著郭保吉折子中所敘述的,修造圩田能得諸多好處,雖也有些弊端,卻完全值得好好操作一番。

可對於周弘殷而言,他既不是水工出身,也不曾督辦過水利之事,折子裏的圖繪同方案雖然寫得十分清楚,其中道理到底是對是錯,是否適用,猶未可知。

再一說,自己前腳才否了郭保吉的陳情,後腳這一邊就改了口,這個皇帝,也做得太過丟臉了罷?

然則他一向要臉,又自覺乃是聖明之君,從前在處置大臣上吃過幾次虧,時時給朝野拿出來私下議論刻薄寡恩之後,心中再如何惱火,明面上也要裝個相了。

周弘殷把郭保吉遞上來的折子扔到一邊,對那石啟賢問道:“都水監看了不曾?那一處怎麽說?”

石啟賢回道:“說是道理雖然沒甚錯處,不過當真修造起來,總會遇得這樣那樣的問題,況且一旦碰上洪汛,誰人也不能保證不會出事……”

這話中意思,顯然不好明說,卻是暗暗露出了幾分怯意,表明先前斷言下得太絕對,眼下只好努力往回找補。

周弘殷忍不住皺了皺眉。

都水監沒話說,郭保吉又不要朝廷出錢,也不用朝廷出人,甚至還願意以身作保,宛如一顆滑不溜丟的沾油嗣子,叫他無從下手。

事情已經準備到這個份上,再不肯答應,就實在有些說不過去了。

周弘殷只好道:“叫都水監再詳細推算一番,圩田關乎國計民生,不可輕舉妄動……”

石啟賢面上不語,心中則是哂笑。

世人皆知這一位天子最好臉,看來今次是抹不過面子,又不肯一口否了,才叫都水監去做惡人。

一個圩田而已,不想給郭保吉修,明說就是,偏偏又要做出開明君主的樣子,何苦來著?

然則那郭保吉又不用朝廷出銀子,也不要銀錢,其實只要中書蓋個印同意而已,與石啟賢並無什麽幹礙,他也懶得多管閑事,只恭敬領了命,退出宮去。

***

石啟賢一走,周弘殷的臉就跌了下來。

郭家世代守邊關不說,還常領兵四處平叛,數十年下來,在西北根深蒂固,已是尾大不掉。

然則這一族畢竟不同尋常世家,例如裴家、馮家,縱然或是已然綿延數百載,或是曾經權傾一時,可畢竟不過文臣而已,想動就動,雖然會有些許反抗之聲,只要略耐一耐,便不妨事了。

郭家手握兵權,在軍中甚有威望,一旦伸手去觸,就會像打翻了馬蜂窩似的。

周弘殷當日令郭保吉由武轉文,已是思慮再三,步步鋪墊才有的結果,選的是郭家中繼一輩中最有能力的一支,卻又不至於撼動仍是樞密使的郭駿,打的便是斬其羽翼,卻又不至於動其根基,最後迫得這一家狗急跳墻的意思。

郭保吉到得江南西路之後,果然水土不服,在這一年多裏頭安安靜靜的。

只要如此保持下去,等養廢了他,再循序漸進,去整頓郭家其余枝脈,就能把這一族給收拾了。

周弘殷算得很仔細,也知道憑著郭保吉此人往日行事,並不會安於屍位素餐,是以聽說他想要修宣州圩田的時候,並不覺得多意外——如此人才,若是會耽於沉寂才是怪事。

可眼下見得監司遞來的折子,周弘殷卻難免有些心驚起來。

自古宣州就有圩田,幾廢幾立,出事的時候多,安然的時候少,如果只是正常修一修,卻是不怕,可現下修的辦法太過靠譜,圖繪、章程、道理俱通,壓根不像是臨時起意,倒似準備了不知多久,厚積薄發,滴水石穿,今次打算一舉成型一般。

郭保吉才去江南西路一年多,哪裏來的如此能耐?

如果圩田修好了,他又順著杆子往上爬,做出幾樣大功勞,不僅會叫周弘殷原本的盤算落空,還會轉而助力郭姓本家。

屆時此人又有武勛,又得州縣功績,將來還有郭駿在後頭托著,儼然郭家領頭人,更難打壓!

倒像是自己原本的算計,還成全了他一般!

從前也不見這郭保吉有如此能耐啊!

此人確實是難得的將才,卻也只是將才而已,領兵打仗不在話下,可要論及治理一方,全不是一條道上的。

究竟發生了什麽?

周弘殷並非出身即為帝,他長於市井之間,很是明白“修圩田”這簡簡單單的三個字,真正落到實處,要做多少事情,又會牽扯多少方方面面。

譬如今次郭保吉想要修的圩田位於三縣交界,其中涉及本地豪強、百姓、宗族產業,光是整合地界,叫人全數同意讓出地來修田,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