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王謝堂前飛鳳凰(第2/2頁)

“報——山林中有晉軍埋伏,數量在一萬左右,斥候營消息,應是晉興守將王惜。”傳信兵單膝跪在地上,恭敬稟告。

收攏潰軍之後,姚萇吸取教訓,把自己身邊親信都分派到各軍,嚴防再發生叛徒和潰軍事件。北方人不擅水戰,所以,即便是沿著長江一路逆流而上,到了襄陽之後,姚萇就棄船,改騎馬行軍。大部隊騎馬、步行,少量士兵押著糧草物資乘船逆流而上,為了就近補給,姚萇一路沿著河岸走。

如今,姚萇穩坐軍帳之中,發豪言道:“當初這王家小兒龜縮城中,如今就讓他見識見識爺爺的厲害!”

姚萇發豪言壯語的同時,又謹慎的派了一先鋒大將帶三萬士兵迎敵,自己於帳中等候。

按斥候的說法,王憐花的手下不足一萬人,姚萇之前也和王憐花對戰過,這個人就是傳統漢人守將。謹慎、穩重、仁義,若是他守城被人堆了京觀示威,姚萇可不會貿然出城冒險。一個人的行事是有固定風格的,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打了一輩子仗的姚萇認為王憐花會堂堂正正迎敵。

經驗豐富的姚萇錯了,王憐花最擅長的是劍走偏鋒出奇兵。

王憐花借用山地埋伏姚萇先鋒部隊,被發現之後將計就計,把人引出回字形山坳中。早說過,晉興是高山林立、地形復雜的所在,別看姚萇三萬人對己方一萬人,兵力懸殊,再多的兵力也沒有給給他發揮的地方啊。以為這是大平原,能列出軍陣呢?

一個時辰過去了,前方還沒有戰報傳回,姚萇命人再探。兩個時辰,還是沒有人回來稟告,姚萇直接讓傳令官擂鼓,準備拔營。

豐富的經驗關鍵時刻能救命,就像現在,姚萇雖然沒有接到戰報,但兩個時辰沒有消息絕對是不正常的。就算先鋒部隊全軍覆沒,後面派去的探子總該回來稟報吧?

吃過戰飯,長刀出鞘,整理行裝,翻身上馬,姚字旗高高飄揚,姚萇準備繞過這個倒黴地方。先遣三萬人沒有消息,就是死了也該傳出腥味兒來,如今悄無聲息,課件事情不妙。姚萇選擇性失憶自己之前發下的豪言壯語,準備效仿之前的做法,繞過這兩個小城。

王憐花會給他這樣的機會嗎?

姚萇的帥旗剛到涪江,無數船只繞過山峰,沒有遮擋視線,浩浩蕩蕩而來。

早就說過,胡人不擅水戰。如今姚萇想要離開這裏,有三個選擇,一是正面剛,二是翻山,三是渡河。正面剛要是剛得過,他就不至於聽不到先遣部隊消息立刻收拾東西跑路。翻山比正面剛還糟糕,胡人最利的刀鋒是騎兵和弓兵,山林復雜地形之中,騎兵無法發揮力量。

那就渡河?別逗了,淝水之戰的前車之鑒未遠,他們棄船步行,河上跟著的己方十來艏貨船又大又慢,若不會為了運糧方便,姚萇早就拋棄了。

現在怎麽辦?

“弓箭——”姚萇一聲大喝,弓箭手列隊而出,排在江邊,對著正面迎來的船只就是一陣猛射。

原先還站在船舷夾板上的將官士兵,一眨眼的功夫全部回船艙躲避。甲板上的人盾牌一豎,充分發揮王憐花龜縮派和盾反黨優良傳統。門窗一關,射程有限的箭支並不能穿透硬木,給船艙中的人帶來威脅。

一輪齊射之後,姚萇立刻叫停。他沒讀過三國,但當年赤壁之戰也有所耳聞,這般白白浪費箭支,不可取。

王憐花一方的船只順風順水順流而下,看著慢其實快,到了近處,大船上放下幾時條小型尖頭船,借著風勢水勢,直沖沖撞向姚萇僅剩的幾艘物資貨船。尖頭船無人駕駛,大船上的弓箭手估摸著射程和時間,在尖頭船撞向貨船的時候,引燃火箭,咻得一聲劃過長空。尖頭船和貨船爆發出雷鳴般巨響,運載著火藥的尖頭船幾乎炸出蘑菇雲,點燃相撞的那艘貨船,烈焰和濃煙沖天而起。

火/藥這跨時代的發明,在解圍之後,王憐花終於弄出來了。胡人軍隊何曾見過這等陣仗,當即有人丟了兵器,跪在地上喃喃自語禱告:“菩薩保佑!菩薩保佑!”

這是佛家說的降魔杵,是天罰,人不可能有這樣的能力。

第二只火箭點燃尖頭船,再次發出巨響,這次丟下兵器跪地求饒的人更多了。

當第三只尖頭船爆炸的時候,姚萇已經當機立斷,領著親信族人,翻山撤退。

還記得,你們後面是以逸待勞的伏兵嗎?

三條路王憐花都給堵死了,不管今日來的是姚萇還是別的什麽人,誰都別想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