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21】(第3/3頁)

有這樣的嗎,不打聲招呼也就算了,完了還不讓她說話,一本正經做事去了,裝的二五八樣的……

孟千姿咬牙,手慢慢縮回,但也說不清為什麽,鬼使神差般的,伸出指頭,輕輕撫上自己的唇。

那一處,溫軟,微濕,她突然頰邊火燙,像做了什麽見不得人的事似的,忙不叠把手縮回來,不自在地理理鬢角,又撫順頭發,還心虛地左右探望,就跟邊上有人窺視似的。

又疑神疑鬼:外頭會有人看見嗎?雖說在帳篷裏,但裏頭有燈,人的影子是會映在帳篷布上的。

沒關系沒關系,她說服自己,只不過是頭影偶交疊而已,也可以是在遞東西啊。

就這麽胡思亂想了好一陣子,直到耳邊傳來沙沙的走筆聲,才回過神來。

她向紙面瞥去,原來江煉先畫的,是況家的記述留書,繁體豎排,他以畫的手法去寫字,姿勢頗有點好笑,但這並不妨礙那字一個個排布成列。

孟千姿心中一動:這是字,他一邊寫,她可以一邊看,用不著等到全部寫完啊。

她趕緊拿手撐挪身體,一邊的腿發力,挪到了字書的起始段那一邊,字確實是繁體,但感謝簡繁相通,認起來沒有大的障礙。

第一列字是:況氏先祖口述,第三十九次轉錄,民國二十二年

這意思,孟千姿倒不陌生,山鬼的一些典籍,也有這種記法,簡單來說,就是一些記述資料,因為紙頁老舊或者損壞,需要將內容謄寫到新的紙上,由於並不是什麽傳世的錦繡文章,一般並不需要一字不差,把意思講清楚就可以,例如原先是文言文的,到了近代轉錄,可能就是大白話。

民國二十二年的這次轉錄,顯然更偏白話,不過本來嘛,先祖口述,口頭上講的東西,也不可能太過晦澀。

第二列是況氏家訓:況家兒孫,郎不出仕,女不外嫁,離土不離箱。

若非知道了箱子的事,看到這最後一句,一定會莫名其妙,甚至以為是“離土不離鄉”的錯筆。

邊上又有一列備注:積年以來,況家外嫁者三,遠走者七,一去杳然,再無音訊。

孟千姿心下惻然,對於這些家規家訓,難免會有違背或者反抗的,這“外嫁者三、遠走者七”,估計都是病發死在外頭了。

正文開始之前,又有一列字,這列字顯然不是先祖口述,而是不知道哪一代轉錄者添加的:課語訛言,夢中說夢,世代相傳,姑妄聽之。

這意思是……

孟千姿心裏咯噔一聲。

況家的這則先祖口述,被孝子賢孫很用心地記述保存,但是,他們沒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