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到底來了(第3/4頁)

莫名其妙的,有說朱常哲勾結洪澤當地衙門,在大壩的修建過程中有貪餉行為。

說他之所以能將如此巨大工程進行那麽快,並不是什麽能力出眾,而是因為他不老實,說他並未按著原工程流程將整條大壩都用千斤石塊進行加高加固,而是只大壩外圍用了石料,事實內裏均是填注的泥沙,以此不但加快了進度還節省了成本。

說整個洪澤大壩說穿了只是個唬人的,如紙老虎般的虛假工程。

說朱常哲不但勾結官府巡撫貪下了三分之一的工事款,還盤剝了大量石工搬運工和工程組上上下下銀錢,更由於貪功冒進所以將工程期一再縮短,視人命於不顧,因而鬧出了不少人命,並勾結當地官府生生給壓下了。

造謠全靠一張嘴。

這種毫無實據,明顯胡說八道的謠言出現時,朱常哲雖有耳聞,卻並未過於放在心上,而是選擇將重心放在了大壩最後的封頂和賑災工作上。

天公是真不作美,這已入秋,竟依舊還給時不時來上兩場雨,倒顯得老天刻意刁難一般。

朱常哲的忙碌中,又是一波謠言到了。

說之所以疫情在最開始沒能得到有效控制,是因為朱常哲有意無意的拖延。

傳言繪聲繪色而來:

說當日京城派來,以禦醫為首的那批醫療組遭遇的山泥傾瀉事實是朱常哲策劃。這才能解釋為何江南偶有發生的這種天災人禍,怎麽就趕巧不巧,讓禦醫組給遇上了。

而朱常哲的目的便是為了組建自己的醫療組,以此方便他假公濟私貪墨銀兩。

又說,朱常哲采購的藥材都是有問題的。

說他的人一直在暗中收購許多假藥和過期受潮變質之藥以此降低成本,又勾結醫療組虛報價錢,一邊從朝廷下發的賑災防疫銀中搜刮,一邊還刻意將整個醫治進度牢牢控制以最大程度獲益。

話裏話外直指朱常哲是故意在拖延,故意任由疫情嚴重到一定程度,如此,他才既可以掙到銀子,還可以賺到軍功。說他不但是個野心家,還是個陰謀家!

只不過,這些謠言並未造成多大的影響,不管朝廷又或是民間,都很快便似乎被風吹了個無影無蹤……

另一邊,康安伯與倭寇終於正面對抗上了。

倭寇船隊突然進犯,大周船隊早有準備。

大周水軍在兩座海島邊借地形之利埋伏,打贏了小小一仗。殲敵數百,奪回了五條漁船和一條中型商船。

倭人倉皇撤退,周軍猛追,在海上展開了追逐。倭人在海上逃竄了足足幾十裏,而康安伯先前布置下的水軍早就等在了倭人前方,前後周軍對倭人展開了合圍。

倭人退守時占據了一處易守難攻的海峽。

兩夥人便如此形成了對峙之勢。

而對康安伯來說,他們要做的就是等。

倭人被困海峽內部,等同於斷了物資。與其冒風險強攻,不如就堵住了海峽首尾,不費一兵一卒等到坐吃山空的倭人自動投降……

西北也打上了。

在朱常安身體稍微恢復後,白恒命副將帶著大部隊留在西北,親自帶著五千人護送朱常安回京了。

走了三百裏,眼看還有不到百裏就出荒漠,白恒一行人卻遇上了埋伏。

北蠻早就打聽到了安王將回京,自然不能放過如此好機會。

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活捉安王。

除了要報仇更是要換取利益。

眼看已是秋日,只要拿下安王,那麽別說這個冬天,就是接下來三五年的物資都不用發愁了。說不定還能抓了安王換得來年一大片肥沃草場。

他們的信心不是因安王值錢,而是他們知道大周作為泱泱大國,死要面子,大周皇帝更自詡天子,自然不允許自己骨血淪為俘虜,成為他在位期間的一個汙點。

所以哪怕只為天子顏面和大周顏面,大周也定不惜代價來換取這個皇子。因而北蠻各部都蠢蠢欲動,同有幾分不計代價的意思。

只是白恒沒想到,朱常安在距京八百裏地的這場為時一個月的休養,竟然已叫這些原本摩擦不斷的蠻族各部短暫結成了同盟,如若一堵城墻一般攔在了他們回京的去路上……

可恨,此處距離京城已只有五百裏地了。白恒有些惱,心下忍不住對皇帝生出些怨氣,

一來,眼看京城在望,可偏生過不去,且敵我人數差了十倍!稍有不慎,他的人都得搭進去,怎麽看都窩火。

二來,他原本的計劃極好,若不是皇帝一意孤行,何至於給了北蠻機會,反而利用朱常安滯留半路的機會,使得原本一盤散沙的各部暫時擰成一股繩?

如此一來,禦敵難度簡直成多倍增長,給他平添了大量麻煩。

三來,眼下的他,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皇帝下了口諭,只要朱常安醒來就得回京,可前路都是蠻兵,想要突圍出去,很難。雖不至於全軍覆沒,可他的打退敵軍和護送安王這兩個任務,極有可能一個都完成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