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第2/4頁)

“那是大城市的菜好,我們這裏家家戶戶都有院子,鎮上也有菜市場,菜不稀罕,買我們的菜也就是圖個新鮮。”當家媳婦笑呵呵的,安慰兩句蘇雅麗。

她們兩個相處這麽些天,彼此也熟悉了不少,雖然當家媳婦現在也不知道蘇雅麗為什麽給她家錢,還過來幫她做活,但是這並不妨礙她羨慕蘇雅麗,這個比她大近十歲卻年輕的仿佛三十出頭的女人簡直和電視裏出來的一樣,又漂亮又有氣質,說話的聲音也溫溫柔柔,比鎮上的校長老婆還要好看。

蘇雅麗自覺這段時間被折騰到完美融入村子裏,但其實在當家媳婦看來,這還是天鵝一樣的人,看著就矜貴。

偶爾實在累的挪不動的時候,蘇雅麗就貼兩個疏經通絡的膏藥坐在灶台旁寫小傳,在當家媳婦身上她對老阿姊的認知和想法越來越多,從最開始的完全悲劇刻畫,開始調整方向,從普通和沉默之中將老阿姊的過往曲折表述出來。

蘇雅麗計劃在農家住一個月的,還剩下五六天的時候米哈也過來了,當家媳婦不知道什麽明星也不關注什麽愛豆,但是知道米哈今年剛高考完,還是北京的重點大學,立刻看著她頭頂枯黃的炸毛都覺得是城裏人的時尚。

當天就給米哈做了頓平時只有逢年過節才吃的大菜,周圍還有好幾家鄰居也過來了,對米哈的熱情要比對蘇雅麗高漲多了,哪怕蘇雅麗是鎮上領導特意關照送過來體驗生活的,也沒法和正兒八經首都的大學生相比。

再說,蘇雅麗再怎麽有氣質和優雅,在不少當地人眼裏也都是個沒嫁人的老女人,還特意來村裏體驗生活拍電影?哼,不務正業,再打聽一下蘇雅麗連灶台都刷不利落,要是放在他們村,嫁都嫁不出去。

所以實際上,除了真的很喜歡蘇雅麗的當家媳婦之外,村子裏好多人都挺看不上蘇雅麗的,還有幾個嘴碎的大姐想著蘇雅麗是不是和鎮上領導有親戚關系,要不然給蘇雅麗介紹個鰥夫也是樁美食。

超過三十歲的女人,再美再有氣質在他們的眼裏也不值錢了,再加上蘇雅麗在村裏很低調,平時都緊緊跟著當家媳婦不和別人接觸,所以瞧不上蘇雅麗的人還挺多。

米哈不一樣,十八歲的大學生聽著就不一樣,還不是什麽省內的專升本學校,而是在北京上過新聞的大學,那些瞧不上蘇雅麗的人倒是對米哈特別的熱情,一聽有蘇雅麗有個這樣的後輩立刻活絡起來,要來看一看說兩句。

蘇雅麗當時專門挑的是和外界聯絡不多,生活習慣依舊相對封閉的村子,村子裏基本上是沒有年輕人的,剩下的全部是老幼,所以發現自己和米哈被差別對待之後,她也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她在村子裏生活的這段時間,過的不算太好,中途劇組偷偷過來給她送藥推拿了好幾次,要不然根本撐不下去,但是就體驗生活感受劇本這一項,蘇雅麗很滿意,在村子裏找到了她需要的真實感。

嗯,是真實感,沒有辦法用好和壞來形容的真實感。

不加以任何的感情色彩,這個村子普通的沒有任何亮點,可是,又真實的很典型,以當家媳婦來說,她讀完初中就嫁給了同村的男人,雖然公公不管事婆婆癱瘓,但兩個老人沒有過分磋磨她,家裏的錢財也是她拿著的,男人農閑的時候根本不管家裏,可也沒有什麽賭牌或是喝酒的壞習慣,當家媳婦其實是知足的。

一晃幾十年,人不都這麽過一輩子的嗎?

村子裏大部分的男人都是這樣生活的,湊在一起指點江山喝酒打牌,女人忙著各種瑣碎的活兒操持且賢惠著,孩子們最大的願望就是離開村子去外面生活,老人們則是希望子孫們可以留下來照顧自己。

沒有誰活不下去,可是,也沒有誰活得的好,真實的像是每一個人都知道的那樣。

合上厚厚的筆記,蘇雅麗看著灶台裏跳動的火光不知道該怎麽形容內心的感覺,可能和她從事的工作有關,她的情感相當的敏感,總是覺得心中壓著一口氣,覺得生存兩個字就已經用掉了所有的力氣,在這個相當封閉的環境之中,她找不到那個打破的出口。

廚房裏飄散著飯香,用當家媳婦的話來說,這是以前的狀元宴,村子裏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回來,米哈也是巧了,又考了這麽好的大學,村裏人就幾家媳婦來做了幾桌子菜,大家熱鬧一下。

“我幫你們切蒜。”把筆記收好,蘇雅麗給她們幫忙打下手,沒注意到外面呆著的米哈正被一堆人圍著,吵吵鬧鬧的耳朵尖癢,然後認認真真的放空打哈欠。

貓科動物通用版‘假裝聽不到’秘技開始。

為了小阿姊的戲份,米哈現在的形象實在算不得好,甚至和在街上遊蕩的小混混一樣,就是那雙眼睛又黑又亮狼崽子一樣的狠,這個模樣簡直是中老年同志最惋惜最痛恨的形象之首,不管是大伯大叔還是大姨大媽,都圍在米哈身邊苦口婆心,好好的大學生怎麽流裏流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