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第2/7頁)

畢竟從明日開始,還得需要他的照應。

比起上一回去福壽宮,這次的路要好走很多,沒有積雪,路面幹爽,安嫻都準備好了徒步的打算,但到了門口,去發現順慶在那處立著,早已經備好了步輦。

安嫻驚喜的朝齊荀看去,怎麽也沒想到雷打不動的規矩,今兒齊荀還能給破了,安嫻這一眼,沒有看到齊荀的臉,只瞅見一道背影從自己面前穿過,極快地上了步輦。

背過身子,橫豎安嫻也瞧不見齊荀面上的幾分不自然,若不是嫌她腿短走的太慢,他怎會坐這東西出門。

那日在雪地裏安嫻傷了腳,脾氣沖上來,曾質問過他,為何東宮出門就不能做步輦了?今日出來之前,突然就想起了這事,特意囑咐了順慶,先到門口備好步輦等著他。

知道她怕累。

自己的這些改變,連他自己都意識到了,他就不信她一個心思細膩的女人會意識不到。

齊荀坐在步輦上,想若是這回再不領情,他立馬就將步輦撤走。

安嫻對齊荀的心思,完全不知,但她自來是個熱心享受的人,能不動就不動,能少走一步的,也絕不會多走一步,眼下有了步輦,坐著就行。

前方齊荀坐在步輦上,屏神等了一會,就聽見安嫻如黃鶯的聲音傳來,“多謝殿下。”

聽的出來是高興的。

齊荀的嘴角微微牽動,繃緊地身子終於放松了下來,順慶一聲“起。”,東宮這邊出門從來不坐步輦的規矩算是徹底打破了。

齊荀與安嫻這邊一前一後的剛出東宮,西北兩個殿裏的側妃也都知道了消息。

聽雪居忙了一陣子,王嬤嬤讓人將收拾好的東西搬到門口馬車上,方便明日早些出發,免得耽擱了出發時辰。

這一番大動靜,東宮之內,誰還不知太子明日就要帶著安娘娘南下。

這消息,簡直就是在許氏和林氏心口上插刀,上一回在花燈會上的事情還沒過,倆人接著又遭了一記打擊,殿下若是帶著安嫻南下,那東宮內又只是個空殼子,守著幹嘛呢?

等人老珠黃,等死嗎?

許氏安靜了幾日,終於憋不住了,心口的不甘燒的她一刻都坐不住,哭鬧了一場,恨不得手撕了安嫻,上回在安嫻手裏吃的那暗虧,可見許氏也不是個聰明人,也就憑著自己的一股子蠻橫闖蕩到今日,當真遇上個事情,便是六神無主,全然想不出一點辦法。

“娘娘莫急,太子妃同太子此去看著眼紅,但細想想,怕也不是什麽好事,春季戰事就在跟前,誰又能保證四處都是太平的?”最後還是許氏身邊的嬤嬤提醒了她。

既然要走,那就別回來了,嬤嬤就是這個意思,只是沒有明白著說出來。

許氏一聽,這才反應過來,自己來東宮也快兩個年頭了,東宮之內,她也養了自己的人,就留著等關鍵時刻用的,如今不正就到了關鍵時刻了嗎?

“對,我怎麽忘記了,你趕緊替我傳信,讓他們今兒夜裏過來。”許氏鐵了心的要使狠招,嬤嬤說的沒錯,眼下正值戰爭,當真在外頭出了事,殿下又能顧得了哪頭,怕也查不出什麽來。

許氏這頭的密謀,轉眼就傳進了林氏的耳裏,林氏陰冷地笑了笑,這會子許氏與她就是同一條繩上的螞蚱,許氏越是安耐不住,她越是高興。

最好能沖在前頭,替她解決了,她還能兩手落得個幹凈。

昨日幾盤青棗塞進肚裏的感覺,如今林氏還記憶猶新,那難以下咽的滋味,恐怕這輩子都忘不了了。

千算萬算,林氏沒算到安嫻居然藏的那麽深,瞧著一副真爛漫的模樣,似乎沒帶腦子一般,可元宵節當日,她是怎樣的狠毒,自己與許氏都親身經歷過。

許氏之前的那幾門親事,若不是安嫻有意要打聽,她一個從陳國剛來的公主,怎麽可能知道的如此詳細。

這些怕都是她提前預謀好了的,裝的卻是一臉無辜,嬌弱卑微。

而最讓林氏想不明白,也最怨恨的便是,殿下何等人物,豈能不知她的真面目,可殿下卻三番兩次的為她破例,獨獨寵了她。

先前為了安嫻跟去戲樓,聽說昨日夜裏又趕了過去,如今出征,竟然還帶上了家眷,這要是放在以往,誰能相信,殿下會這般縱容一個女人。

再想起之前那些關於殿下不近女色的傳言,如今聽來,簡直就是個笑話,生生在打她與許氏的臉。

“去給姑姑傳個話,我還是不放心。”林氏對跟前的嬤嬤囑咐了一聲,越往裏想,越是不安。

林氏能在朝拼得一席之地,絕非是靠運氣,也有自己的能力與本事,從齊國往南的路上,幾家大商行都有林氏的眼線,若事情真到了萬不得已,也只能動手。

早前一直擔心自己走了姑姑的老路,一輩子都不得寵,如今看來,倘若殿下被安嫻迷惑住,自己恐怕還不如姑姑,起碼姑姑有個表哥傍身,可她呢?什麽都沒有,連身子都沒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