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各自小年夜(第2/2頁)

沈韶光準備了鍋子,關了店門,四個人熱熱鬧鬧地吃涮肉。

沈韶光把涮過的豆腐撈到碗裏,蘸著麻醬、蝦油、韭菜花的三合汁吃,又涮菘菜、蘿蔔、芋頭之類,肉卻吃得少,只涮了幾個鮮肉丸子就算了。

阿圓、阿昌都是肉食派,對各種肉片肉丸,百葉肚絲、豬血鴨血豆腐都沒抵抗力,一盤子一盤子順到自己的鍋裏,吃得熱烈歡暢。

於三則內斂得多,只用奶湯鍋涮羊肉和菘菜吃。

看沈韶光吃了幾個灌湯小肉圓子就停住,於三站起來,“我去揪點馎饦,你們誰要吃”

阿圓和阿昌都搖頭,正吃得歡,誰要吃馎饦你說這火鍋子怎麽就吃不夠呢難道真如小娘子所說,上輩子是火鍋精

沈韶光舉手,“我要一點兒,要薄的,好煮好消化。”

於三皺眉給她個“怎麽這麽挑剔”的眼神兒,自去拿和好的面做馎饦。

沈韶光日常被於三公主嫌棄,沒什麽主人威嚴地眯眼一笑。

不一會兒,於三就用小竹蓋簾托著一些馎饦片出來,一些是撚細細褶兒的花瓣馎饦片,一些則是普通的韭葉形狀的。

沈韶光笑嘻嘻地取了些花瓣馎饦下在自己鍋裏,其余的於三拿走都扔到了自己鍋裏。

沈韶光和於三吃飽了,只喝著飲子,看兩個小的吃。

沈韶光記得前世自己十六七歲的時候也特別能吃,能一個人吃一只燒雞,還得再加個燒餅。其實這世現在的年紀也不過十九歲,怎麽胃口就不大行呢難道胃口這玩意兒還玩兩世累加看兩個酣暢淋漓的吃貨,沈韶光只有艷羨的份兒。

兩個小貨吃肉吃菜就吃飽了,並沒勞動於三再去做一回面片子。

吃了飯,於三領著阿圓阿昌收拾廚房、打掃衛生,沈韶光拎著阿圓給點的燈籠慢慢走回後宅去。

老白作詩說,小宴以後“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台。”

晏殊認為這是“善言富貴者也。”而寇老西的“老覺腰金重,慵便枕玉涼”就俗,忒俗,“未是富貴語”。

後來魯迅先生也認為白樂天才是真正會寫富貴氣象的,全不用金玉錦繡之類字眼裝點,一字未著富貴,卻盡顯富貴。

沈韶光也覺得白詩富貴得很,並認為自己現在達成了白尚書詩中一半的成就,“笙歌”沒有,卻有“院落”,雖無“樓台”,卻有“燈火”……想著想著就把自己逗樂了,我這無處安放的幽默感啊!

真正有“樓台”那位,卻沒什麽“笙歌”,正在囑咐給祖母上夜的仆婦婢子們,屋裏燒著炭火未免幹燥,茶爐子上留些溫水,等太夫人醒了讓她略飲一兩口。婢子們都行禮答是。又囑咐了兩句別的,林晏退出祖母的院子。

身後,仆婦關了院門。僮仆在前面提著燈,林晏一邊想著今晚要調整細化的元正大朝會京兆巡衛安排,一邊往書房走。

朔風搖動庭院裏幹枯的樹枝,又透過廊上雕花的欞子,拂過林晏有些冷峻的臉,吹亂了他大氅的系帶,拍打著他的袍子角,配合著遙遙的更鼓聲和一主一仆的腳步聲,響在這冷寂的冬夜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