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火鍋這邪物(第2/2頁)

“……”沈韶光沒想到於三竟然是隱藏的邏輯控!

琢磨了琢磨,沈韶光道:“其實當初我聽人說這事時,就一個念頭,那布巾子搭在肩膀上,碰了衣服,興許還沾了汗水灰塵——有點腌臜啊。”

“……”這回換於三沒話說了。

但沈韶光覺得,這不失為一個好故事,在故事性和懸念面前,邏輯和道德都不算事!

沈韶光把話題拐回來,“我們的清湯就不存在這個問題,量足夠大,也足夠幹凈,足夠我們燉出許多的青菜豆腐,涮很多的火鍋子。”

吊清湯要比熬奶湯還要麻煩些,因為還多了一道“吊”的過程。

選豬骨、老母雞,以小火熬煮,保持湯面微滾——火太大,則成了奶湯,太小,又不能盡把骨肉內的鮮味熬出,中間要用勺小心地撇油去沫,等熬夠了時辰,便是普通的清湯了。

這樣的湯,若家常用,也就夠了,要追求其清若水的效果,便要用紗布包了剁得碎碎的雞脯子肉茸放進湯裏,使之吸附湯裏的懸浮物,如此再重復一次,便是所謂的“雙吊”,湯便變得很清澈了。

有沈韶光指導著,於三第一次操作,湯便吊得很成功,沈韶光滿臉慈祥欣慰的老母親笑,於三扭頭,恰看見。小娘子這廚藝是真好,只是這性子……再想想外面兩個圓臉憨貨,於三搖搖頭,罷了,罷了。

這清湯鍋最適合講究人算素菜吃,粗看平平無奇,吃到嘴裏鮮香滿口。

除了最開始的奶湯鍋,還有這清湯鍋,沈韶光又陸陸續續加了海鮮鍋、菌子鍋、魚頭魚骨鍋、枸杞紅棗桂圓鍋……葷的、素的、海鮮河鮮的、中藥材的,適合一鍋亂燉的,適合像林少尹那種矯情人只點一種涮品的,總有七八種。嘿,只要你來,就肯定能找到適合自己那一款!

涮品也找到了自己的特色——各種丸子。各種肉片好模仿,但丸子卻不那麽好模仿了。

這魚丸子怎麽能比豆腐還嫩每個點魚丸的,都會被提醒,“下鍋就撈,不然就老了散了”;這牛肉丸竟然裹了一包湯,又燙又鮮;與魚肉丸不同,這雞肉丸竟然彈彈的……

還有那五花八門的蘸料……

自家訂制了銅鍋的各人發現,火鍋還是得去沈記吃,自己根本做不出人家的味兒來。

也有去雲來酒肆點眼的。

“雲來為什麽沒有火鍋這酒肆可比那邊沈記大。”

跑堂夥計一臉為難,這是看酒肆大小的事嗎

稟告了二掌櫃魏三,魏三這回不敢擅專了,小心地稟告馮掌櫃。

“要不咱們讓人看看那鍋,也去打制幾個”

馮掌櫃瞪他一眼:“不長記性!”那日街面上有人報,說林少尹與一個老者在沈記包場吃飯,林少尹對那人恭敬得很,恐怕是朝中大官。

眼看就要到臘月了,趙王府總管陸管事跟著曹長史進京給聖人送歲貢,給朝中諸親貴送節禮,也順便見一見在京諸人。

馮掌櫃隱去了前情,只把沈記無禮以及林少尹與某位疑似朝中大員包場吃飯的事匯報了。

陸管事警告道:“萬不可招惹這沈記,聽你敘述這貴客形容,似是李相公。”

馮掌櫃心虛地連連稱是。

這會子聽魏三說,連忙斥責,又再三囑咐,萬不可起這不該起的心。

其實便沒有陸管事說的,馮掌櫃也不會去訂沈記的所謂火鍋——跟人家後面邯鄲學步,我丟不起那個人啊。

偏偏不是一個兩個來問有沒有火鍋,馮掌櫃苦笑,感覺被這種叫火鍋的邪物包圍了。

同樣感覺被火鍋包圍的還有林少尹。

快到年末了,京兆有些邢獄官司案宗要與刑部交接。交接完了,林晏與刑部宋侍郎一塊從部司出來,又同路歸家。

宋侍郎說他得了個好物,一定請林晏去嘗一嘗。

宋侍郎是太原宋氏嫡系,其父祖都曾位列三公,本身也才氣過人,故而平時頗有點目下無塵,與林晏算是比普通同僚略好些的朋友。

宋氏真正的鐘鳴鼎食之家,什麽能得他這一句“好物”的贊林晏讓他激起了好奇,去了一看——火鍋,而且宋侍郎還是稀裏嘩啦什麽都往裏扔的吃法。

“比小鼎可好用多了!據說是從一家酒肆裏傳出來的,有人送了我兩個,甚好,甚好啊!”

林晏:“……”

等回到家,去祖母處吃暮食,食案上儼然也擺著一個火鍋子,祖母一臉興奮:“阿晏,你看看這新鮮鍋釜,是今天裴十二郎令人送來的。”

再看看那鍋旁邊另設了一案,專門放各式各樣涮品,林晏:“……甚好,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