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下雨艾窩窩(第2/2頁)

“我們先前也吃過牡丹花瓣,卻是炸著吃,到底不如你這個香甜,顏色也好。”

沈韶光不藏私,把做牡丹鹵子的方法說了,兩人又討論了一回如何改進。

就著清茶和吃食經,那一碟子艾窩窩也就下去了,沈韶光吃了兩個,凈清吃了兩個,余下四個都歸了主持。

饒是如此,主持仍意猶未盡。

沈韶光笑道:“恰碰上這個時節,才有這糖漬牡丹餡兒,平時用豆餡兒、棗泥就好。”

主持突然想起來,“過幾日就要立夏了,與這花糕比,我們往日庵裏蒸的豆糕就太也粗糙,莫如今年便換成這個吧?”此時有習俗,立夏日吃蒸糕,據說可以不起熱痱子。

凈清趕忙應了。沈韶光覺得,尼姑當到老主持這份兒上,真好。

哪知過後凈清卻來求沈韶光幫忙,“若這糕只是我們庵裏吃,再不敢來求沈施主的。但每年節慶吃食,總要給坊裏坊外的鄰裏善信送一送,若做得不好,惹人笑話。”凈清七情上面地施個禮,“還請施主指點。”

既借住在這裏,這點小忙當然要幫,沈韶光一口答應了。

因人手有限,量又大,沈韶光便建議做豆沙餡兒的——因為不管是蒸、是搗、是濾,量大量小都是費一樣的事。

豆沙餡兒在這會兒,還是個金貴東西,倒不是材料多貴重,而是足夠麻煩。據說天寶時虢國夫人府豆沙做得最好,稱“靈沙臛”,又把豆沙放在糯米糍糕裏,因這糍糕捶打得呈半透明狀,能透出餡兒的顏色,故而稱透花糍。①

主持一邊看沈韶光指揮著掌廚的尼姑炒豆沙,一邊跟她說典故:“早些年,長安東市有個糕作坊,透花糍做得就很講究。因為糕餅做得好,主人由此入貲為員外官,人稱花糕員外。”②

沈韶光笑起來,行行出狀元,果真呢。又遺憾,可惜我是女的,不然也可以考慮考慮走這條路入仕。

凈慈站在邊上,聽沈韶光和主持閑聊,不免驚詫,何曾見主持這樣健談這樣歡喜過?莫不是這姓沈的小娘子給主持下了巫蠱?看著這些豆沙餡,又不免算計銀錢,花了多少,能從各家得會多少壓籃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