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小兒富貴病

回到深市已是深夜,她用了五分鐘快速洗了個澡,睡了五小時就六點鐘了。她起來煮上小電飯煲的粥後下樓去鍛煉。

幾世養的習慣讓她極少睡懶覺,況且原主也是那種勤奮早起的人。

聽著手機下載的英文新聞,跑了半小時的步然後拉了半小時的筋,就回家去了。

再沖了個澡,用平價彩妝化了個淡妝一共才用了二十分鐘。

小電飯煲中的粥已經熟了,還有一顆雞蛋放一起煮的。她早上吃一碗米粥、一個雞蛋、再加三片面包、一個廉價地攤蘋果、一個蕃茄也花不了十塊錢。去外面吃,花這個錢買的食物卻提供不了霸王龍的營養和能量需求。

吃的飽飽的,已是七點四十五,背了背包騎著共享單車前往醫院。大城市裏地界闊,在大城市概念中不遠的地方,步行也是有段距離的。找公交地鐵也需要步行好一段路,其實加上等車的時間,步行和乘公交的時間差不多。所以騎車反而是最好的交通方式。

一步邁進辦公室,發現陳醫生和小王都到了,她容光煥發打了招呼。

小王笑著說:“哎喲,清漪,你今天心情很好嘛。”

趙清漪笑道:“天氣好呀!”

小王說:“深市的天氣是真讓人受不了,這八月天就更熱得要命,你還說好。”

“能見陽光就感覺充滿力量了。”

中醫內科同一個辦公室就三個人,以陳醫師為首,而小王也是才畢業兩年的醫生,加上個實習跑腿抓藥的趙清漪。在這家外資貴族醫院中不閑,但不會和像體制內的醫生上班上到喪心病狂。

而這家醫院裏中醫科本來沒有西醫科這麽火,這裏西醫各科,專家坐鎮、儀器先進齊全,很多有錢人是慕名而來的。

中醫在這裏也是一種對西醫的補充。

其實中西醫也是兩種體系,思維就不太一樣,可以打個比方:想要治理一個地方的溫疫、寄生蟲泛濫問題,一種的思維可能是去研究病毒、寄生蟲的克星和藥物,將之殺死;而另一種思維是看出因為水澇提供了病毒、寄生蟲的溫床,他們選擇疏通水道治澇,那麽那些問題同樣也解決了。兩種思維都有道理,但也有缺陷,如果互相結合補充就更完美。

而中醫外科、中醫內科與現代醫學上的劃分也是不同的。

中醫內科涵蓋了關於“五臟”心、肝、肺、脾、腎的疾病。中醫外科則是看得見的皮膚方面、乳房、肛腸方面的疾治。

小地方的醫院看中醫內科的人多,因為風寒風熱的人多,去小地方的醫院也方便。而大城市看個感冒一般人不用上大醫院,遍布的便利藥店裏都有懂點醫藥的藥師,還有各種方便的私人小診所,這就分流了許多病人了。

這家是外資醫院,費用參考外國醫院,還是自費,也只有有錢人才來這種地方,而來這種地方看感冒的人也不多。就算來這裏治感冒的,還有分屬西科管的發熱科,病重病急一點的有急診科,到他們這裏來的都是不太急的病。

看中醫外科的人反而比內科的多,和她一起進來的一個學中西醫結合的實習生就先輪值進了中醫外科。

從九點到十點,她也就是整了整資料,喝喝上午茶,刷刷手機,看看有沒有錢比較多的兼職可以給她賺快錢來緩解一下目前的個人經濟危機。卻是陳醫師接到電話,是西醫大樓那連的外科主任孫醫師打電話過來了,想讓陳醫師一起去看看一個病人。

陳醫師就帶了兩個徒弟——趙清漪和小王過去了。近一個月的相處,陳醫師也很明白趙清漪的水平絕不在她之下了,她為人雖不謙虛但是很給他面子,陳醫師也就不排斥,他又沒有人事權,這種有本事的年輕人得罪了沒有好處。

到了更加潔凈氣派的西醫大樓的三樓內科一間大的VIP會客室,這裏聚集了有內科專家喬治、兒科的戴維兩個老外,而有國內的外科專家孫醫師、婦科專家何醫師,當然還有他們的徒弟。這是各科專家一起會診討論了,因為陳醫師是中醫到的最晚。

只見一個兩鬢有些斑白的男人,行止頗有氣勢,門口都還有四個保鏢、四個保姆跟著,一張輪椅上坐著一個小胖墩,實在是太胖了。而輪椅旁邊有個三十歲上下的漂亮女人,想必是孩子的媽媽。

孫醫師一看陳醫師來了,先提醒:“陳醫師來了,我們也想聽聽中醫方面的意見。”

喬治、戴維中文不好也只打了個招呼。作為中醫的陳醫師,英文水平不算高,只是日常交流。

病人要緊,陳醫師也不客套,直接問病人情況。

那個男人叫李平,名字普通,卻是個超級土豪,他在整個粵海省也是富豪排行榜上的人物。

早年發家的奮鬥是一部血淚史,他年輕時打過小工,當過倒爺,撿過垃圾,修過汽車,開過服裝加工廠,又趕上房地產開發。憑著頭腦靈活,奮鬥精神,總有時來運轉之時,到現在六十歲已經是身價一百八十億的超級土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