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挽救侄子的女先生14

皇帝首先推行的政令,是“屯田制”以及相關的政令,事實上,這件事的推行,比他想的順利。

兵部和戶部都大力支持。

戶部尚書簡直要感動落淚,每年最讓他發愁的籌集、押運軍糧之事,日後就不用操心了。邊關將士分了田地,有了家眷,自然就自給自足,再不是自己的負擔了。

兵部尚書也很高興,這意味著“屯田”是歸兵部管的,邊關的土地也是歸了軍隊了。他也不用著急上火去戶部催軍糧了,甚好,甚好。

戶部和兵部都沒意見,其他各部也就閉嘴了。

雖然,朝堂之上有人不希望崔玉被重用,可是這為君王分憂的法子,他們想不出,軍糧他們也籌不來。還是不要吭氣比較好。

這些人就想著,等崔玉的其他主意再被君王采納時,他們就群起而攻之。

這些人等待了好幾天之後,終於被他們抓住了機會,陛下要扶持農家學派。這還能行!文人士大夫們激烈反對,他們好容易把農家按下去,豈能功虧一簣。

他們可以想見,若是農家的弟子也上了朝堂,那他們如何維持文人的體面。須知,農家都是些下田指導農夫種地的怪人,放著體面日子不過,偏要做泥腿子,真正是有辱斯文!

朝堂上,文官們的激烈反對讓皇帝十分惱怒。但是,他又不想得罪整個文官集團。於是,就讓太子去問計。

太子去時,方雲和侄子都在書房,一同接待了太子。太子倒是沒有覺得這位崔家姑姑牝雞司晨,他知道,崔玉的成就有一半出自姑姑。

方雲給太子出了個主意,“好些文官只會動嘴皮子,叫他們聽話的辦法,莫過於讓他們沒有說話的機會。既然他們覺得農家無用,那就讓他們解決糧產不豐的難處吧。哪裏窮困,就把那些叫囂最兇的官員派過去好了。”

太子大贊,“妙啊!難怪父親讓我多來崔家求教。原來這裏還藏著個女太傅!”

次日朝堂之上,皇帝就下令,讓那些反對推廣農學的官員去最窮困、土地最貧瘠的地方去督導農事。

皇帝說,農事乃國家之本,是國之大事,不可推脫。

那些官員不願出京,但是他們當晚回了家,就被皇家侍衛攆去外地,務農去了。而且,皇帝說了,畝產不翻倍,不許回京。

這跟流放似的。

於是,京中的官員就退縮了,皇帝來真的!誰多話,就派誰去做最苦的活。若是裝病,皇帝立刻就派禦醫去看,那裝病的戰戰兢兢,生怕被扣上個欺君的罪名。

到最後,興農學之事,再無人阻攔,農家學派的幾位新上任官員開始大展拳腳。

幾件大事下來,皇帝舒暢極了,往日要頒布什麽政令,總有官員跳出來提出異議,似乎顯自己能耐似的。話真多,真討厭。可皇帝為了賢明的名聲,還得忍著。

扶持佟浩然,本來是因為他口才絕佳,能幫自己壓制下多話的文官,但是,後來,顯然,他迫於壓力,還是暗中倒向了文官集團。

皇帝已經有些日子沒有單獨召見佟浩然了。後者也心裏感到了危機。但是,皇帝現在只要辦實事的人,已經對清談沒了興趣。佟浩然自小讀詩書,長大後,潛心研究論辯之術,雖然口才絕佳,但是他自己知道,讓他解決民生,他無計可施。

畢竟,他沒有過到民間去了解過,而且,他也不願意。在京城發發高論,靠著天賦辯才就能得人尊重,誰還願意到地方上去,吃苦受累,出力不討好。誰不知道,到地方上,就很難回來,找個京官的缺多不容易。離開幾年,誰還記得你。

佟浩然覺得自己擁有絕佳的辯才,自然可以走捷徑,真沒必要吃討苦吃。

可現在,皇帝開始重要四方遊歷過的崔玉,還有常年在農田裏勞作過多的農家弟子,他能怎麽辦?難道去學崔玉,遊歷天下?會被人說拾人牙慧。去學農家,那更不可能,太掉價。

佟浩然有一瞬間,突然覺得,這天賦辯才似乎成了一個雞肋,已經開始變成,食之無肉棄之可惜。

失去了君王的恩寵,佟浩然不知道還能做些什麽。

如今京城裏的風氣已經開始扭轉,“談玄會”也開始變少了。有些官員為了討好皇帝,開始變得務實了,話少了,也不敢隨意抨擊政令,怕君王把他們趕出京去,不知猴年馬月才能回來。

京官多舒服啊,誰願意出去啊!

現在,京中書鋪裏,論辯冊子開始不好賣了。遊記、農書開始暢銷。

佟浩然很聰明,他已經看到五年、十年後,京城文人中會是什麽樣的風氣。而自己的前程怕是會止步不前。

他很想去找崔玉論辯一番,再次打倒他,但是,他現在根本見不到崔玉,且不說君王的聖旨,就是那皇家侍衛,他也拿人家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