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顧馳“遭罵”

顧馳作為同考官,自然也要參與到閱卷的過程之中, 之前一直是被別人閱卷, 如今他成了打分的一份子。

看著眾位考生的試卷, 顧馳的眉頭緊皺, 不僅僅是他, 一旁的主考官也有些愁眉不展。

按理說走到會試這一步,有考試資格的都是舉人或是連上兩次副榜, 水平不算太差,可看著眾位考生的答卷, 卻不太令人滿意。

主考官劉學士連翻幾張試卷,嘆口氣,“都是一類風格,毫無新意, 看的眼睛都疼了, 也挑不出幾個令人眼前一亮的答卷。”

主考官劉學士喜愛前朝文學家李大家, 這件事眾所周知。他深受其影響,將李大家所有的詩詞歌賦背的滾瓜亂熟,他的學生,也正是因跟他有共同的愛好,才被劉學士選為學生, 悉心教導。

結果這次考試,不少學子為了迎合主考官的口味,不管是什麽題目,作答時總要提幾句劉學士欣賞的那位李大家, 回答的內容或是作答的風格也極盡模仿。

力求能得劉學士青睞,若是因此也成為他的學生,那就更好了。

這麽一來,千篇一律,都是一個套路,有些內容明明與李大家不沾邊,也要牽強附會的寫幾句。

當然水平是高還是低,是可以選出來的,但最大的問題在於,都是從一個模子刻出來似的,根本無法分辨他們真實水平。

劉學士眉心擰成一個川字,呷了一口茶,方才緩緩開口,“看完這些卷子,我恐怕短時間內都不想再看見李大家的詩文了。”

即便他深深欣賞李大家的文章,可接連看了數千份與他有關的答卷,隔夜飯都想吐出來,簡直都快不認識“李大家”三個字是怎麽寫的了。

顧馳只是同考官之一,他雖沒發表什麽意見,可也不贊同考生的這種做法。

沒有必要非要迎合主考官的風格,最後的結果並不是由主考官一人決定的,與其弄巧成拙,不如踏踏實實、認真答題。

在名次沒公布出來,幾位主考官提前向皇帝報告了會試的情況。

文正帝聽完後面色看不出什麽表情,“一次考試定終身,諸位愛卿可有什麽解決的辦法?”

文正帝此話一出,大殿內寂靜無聲,科舉考試延續數百年,一直都是這樣的章程,誰敢貿然提出什麽解決的對策?

文正帝不著痕跡的皺眉,這群老滑頭,一到需要他們辦正事的時候,一個兩個不敢吭聲。

“去,將顧馳請來。” 文正帝吩咐嚴公公。

現在遇到事情,文正帝總是愛聽一聽顧馳的見解,年輕人敢想敢做,每次都能給文正帝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知曉文正帝召他來的目的,顧馳思忖片刻,道:“ 一次考試定終身,一次不行,那就兩次。在會試之後、殿試之前,再加一次考試,成為“復試”,復試的題目靈活多變,全方面考察考生的能力。這也是一次篩選人才的過程,沒有通過復試,不能獲得殿試的資格。最後以會試和復試兩次考試的成績綜合評定。”

文正帝點頭,“這個提議不錯,兩次成績,既給了那些有真才實學卻發揮失常的考生一個機會,又剔除了那些渾水摸魚的人。”

“但你這個提議傳出去,估計罵你的人可不少。增加一道復試,於朝廷來說是好事,但對本次參加考試的考生來說,他們可未必會領情。” 文正帝話音一轉,打趣道。

顧馳不在意,“臣此次監考,便一直在琢磨這些問題。臣想的是怎麽讓更多的人獲得公平的機會,相信大家靜下心來,定能理解這一提議背後的用意。”

文正帝暗自點頭,賢臣難求,若是朝中的大臣都如顧馳一樣,他何愁治理不好天下!

“那你還琢磨出其他什麽東西沒有?有什麽想法,都可以和朕說一說。” 文正帝又問了一句。

顧馳面上掛著淺淺的笑,“如今讀書人越來越多,可科舉一途,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脫穎而出的永遠是一小部分。剩余的那些人該怎麽辦?難不成只能年年復年年,耗費一輩子的時間繼續參加科考,‘賺得英雄盡白頭’嗎?”

文正帝嘆口氣,“朕讓更多的子民讀書,初衷是想要讓他們掌握更多的本領,讀書不僅僅只有做官這一條出路。可按照如今的情形來看,收效甚微,不少人家是願意將孩子送去書院讀書,可都是奔著當大官來的。”

文正帝也愁啊,現在讀書人是多了,可怎麽安排這些讀書人成了問題。

只有給這群讀書人一個好的安排,才會讓更多的人看到讀書的好處,從而繼續推動全民接受教育。

否則辛辛苦苦讀了幾年書,出來什麽都沒有,那還費勁讀書幹嘛呢?還不如種地呢!

可怎麽安排這些讀書人,也頗為棘手,總不能一股腦都安插進朝廷裏吧,這樣又會形成“冗官”,浪費人才,也浪費國庫的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