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佛系年代24(第2/3頁)

由於雜交水稻的普及,今年本地很多鄉村的晚稻產量提升了一大截,市場上大米的價格一降再降,郁為家和郁一佛都覺得以後大家都種上雜交水稻了,大米的價格只會更低,便趁今年大米還能賣上價多賣點,多給家裏攢點錢。

郁家一直到現在用的還都是陶罐做飯,實在不是很方便,有了這一大筆進項後就換上了鐵鍋,廚房灶台也修整了一遍,在原來的地方重新搭建了兩個灶口,老房子上有什麽破舊的地方都換了新的。

再有就是豬圈,家裏豬圈還是去年搭的,那時候只準備養一頭豬,豬圈建的不是很大,今年養了兩頭豬也勉強能用,但明年郁為家準備再多養幾頭豬,就得擴大了。

以前大家不敢多養豬是怕沒有糧食喂豬養不好,現在不一樣了,有雜交水稻這種產量高的水稻,一年到頭都不怕缺糧食吃,以後種的那些粗糧都喂豬吃都沒關系,要是舍不得粗糧,郁一佛也說了,她們飼料廠的豬飼料不算貴,要買的話她可以幫家裏買,不用怕沒糧食養豬。

郁為家一直記著閨女是要上大學的,上大學肯定要很多錢,他擴建豬圈的時候就擴建了很大一塊地方,原來的豬圈往外擴大一點,再在這旁邊新建了兩個差不多大小的豬圈,這樣明年就能養六頭豬,肯定夠閨女上大學。

公社這兩年一直很支持老百姓養豬,他這樣的舉動不算出格,頂多讓人看見了說一句“日子發達了”之類的話。

郁一佛喜歡的農業在很多人眼中不是很好的選擇,包括種地的農民,其實很多農民心裏就不覺得種地能有大作為,畢竟當工人坐辦公室哪個不比種地強。

種地能有什麽大出息,這是多數人的固有印象,但見識過雜交水稻後,郁一佛覺得她更堅定了自己的選擇,農業是人民生活的根本,是人民永遠不可拋棄的一部分,而不管在哪一行業,只要有心都能實現個人價值。

後半個學期她學習得更加認真,她很想學習到更多東西,如果可以的話,她馬上參加高考都沒問題。

她的學習進度很快,高明上過高中學習的也不慢,三人之中進度最慢的是孫娟,她只能跟著上課老師講課的進度學習。

其實她學的不差,只是學習接受能力沒有那麽好,每天學習的知識她都需要時間去回顧理解,所以沒有足夠的精力去學習另外的知識。

郁一佛準備參加明年的高考,孫娟了解自己,沒有逞強說要和她一起參加高考,而是決定穩紮穩打學習兩年,後年再參加高考,就是怕到時候她和高明都上大學去了她就沒學習動力了。

她說這話的時候是笑著說的,類似開玩笑的語氣。

高明卻很正經地解釋說道:“我哪裏就上大學去了,其實我也準備後年參加高考的,和你一樣。”

“啊?”

他之前說把上夜校當做復讀,她們當然就以為他只上一年了,哪有復讀讀兩年的啊?

孫娟說:“你別開玩笑了。”

高明說:“我沒開玩笑。”

孫娟和高明莫名其妙地就不說話了。

郁一佛作為旁觀者看的比較清楚,她感覺孫娟大約是察覺到了高明的心思,而且並不贊同他這樣拿自己的未來做賭注的行為。

他們互相是心照不宣的。

這天下課回工廠的路上孫娟便故意不跟高明走一起,遠遠地避著他,過了一會才忍不住跟郁一佛抱怨,“高明他太不對自己負責了。”

郁一佛想了想,說:“這個要看因為什麽,如果他不負責是為了一件自己很想要做的事情,他認為值得並且後果他也能夠完全承擔的話,那就沒什麽不可以的,你覺得呢?”

她怎麽覺得,孫娟想不出來,她能怎麽樣呢,總不能跟他說不要為了她故意不參加高考吧,那樣也太厚臉皮了,人家又沒說是因為她。

郁一佛看她咬著嘴唇不說話,說道:“如果你不想他那麽做的話,不如想個辦法勸他?”

孫娟剛才在想事情沒發覺,現在一聽她的話明顯是看出了什麽,臉上紅了紅,不好意思地問:“怎麽勸啊?”她勸能有用嗎?

郁一佛對她笑笑說:“一件事情看關鍵就好了,他是因為什麽才這麽做的,那件事能不能改?”

因為什麽才這麽做?

孫娟思考著,他是因為她說後年高考才也說要後年高考的…

“我知道了。”

走到廠裏,高明過來找孫娟,剛好孫娟也找他有話說,兩人就到旁邊去說話,郁一佛先回了宿舍。

等到孫娟回來,臉蛋紅紅的帶著害羞的笑容,把郁一佛拉到門邊小聲說話。

“我和他說我改主意了,也明年參加高考,他就說那他也明年去考。”

“嗯,那挺好的。”

“還有,那個…”孫娟整個人都快冒煙了,最後眼睛一閉,“我和高明同志處對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