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佛系年代23(第2/2頁)

飼料廠的工作技術要求不高,郁一佛和其他人培訓了一周就逐漸上手到了工位上,男同志分配的工位是重力氣活,女同志分配的工位是輕力氣活。

沒辦法,飼料的生產流程就是這樣,幾乎沒有不費力氣的,生產中間要投料結尾要裝貨,她和同宿舍的孫娟就都被分到了生產前期的粉碎位,給制作飼料的豆粕菜粕這些進行粉碎。

剛開始當然會手酸腳酸,但她幹過農活,也不覺得多累,適應幾天就好了。

飼料廠一個月四天假,平均下來一星期一天,很多家遠的工人會把假期攢在一起一次性在家多待幾天,郁一佛離家不算特別遠,然而來回路上很費時間,她也會攢個兩天假才回家一趟,能在家多待些時候。

因為她的放假時間不定,楊全上高中又是住校的,所以這兩個月來也沒有見過他,只是偶然聽楊隊長說他現在學習很努力,回家除了吃飯就是學習,楊隊長媳婦都怕他學成了呆子。

今年上半年收割完一季水稻,到了要種二季水稻的時候楊隊長從公社那領來了一個叫做“雜交水稻”的稻種,聽說這種雜交水稻產量很高,有的省份種植了這種水稻以後水稻產量翻了兩個番,家家戶戶頓頓吃白米飯都吃不完。

楊隊長把公社書記告訴他的雜交水稻的優點跟全村人講了一遍,講的全村人羨慕的不得了,要是他們能種這種水稻,那不是再也不用擔心沒糧食吃了!

激動伴隨著懷疑,有人不太相信能有產量這麽高的水稻,就算是啥科學家研究出來的又咋樣,那以前不是還說哪哪畝產五千斤八千斤的麽,最後呢,都是虛報的假的!

楊隊長不管這些,他把公社給他的稻種按照土地面積分給全村人,該傳達的他都傳達了,他也沒法強迫所有人都聽他的。

不管別人,他作為隊長肯定是要支持公社的每一個決定,他家分的稻種他全部都種了下去,這些稻種看上去也不是差的,就算不像公社說的一樣產量高,只要不太低就行。

郁為家有些猶豫,他家一畝稻田占了家裏糧食的大頭,萬一種壞了就倒黴了。

郁一佛勸他種,稻種不夠的話還可以問不想種的人家買一些,她們這裏只是個小地方,國家都這麽仔細的宣傳這種雜交水稻,每一個小鄉村都顧及到了,她覺得不像是唬人的。

郁為家本來也不堅定,她一勸他就決定了,種吧,他們應該相信國家。

雜交水稻起初剛種下田地時和他們以前種的水稻並沒有什麽不同,都是綠油油的像草一樣的青苗,直到水稻抽穗,這種新的雜交水稻才顯現出不同來。

雜交水稻的稻穗比普通水稻的豐滿很多,每一根稻穗上都長了滿滿的稻粒,可以想見水稻成熟後的樣子,重重的稻粒一定會把稻穗都壓彎來,和稻粒的稀疏的那些普通水稻形成鮮明對比。

郁為家摸到那滿滿的稻穗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做對了,還好他沒有自作主張。

雜交水稻生長的如火如荼時,郁一佛也正式在工廠附近的夜校報上了名。

她在廠裏工作時就和一些上夜校的工人交流了很多,對夜校有了大概的了解,想上夜校光報名是不行的,報名的工人太多,夜校接納不了那麽多學生,也要進行篩選,篩選的內容就是考試。

考試是她擅長的,而且聽其他工人說不是很難,畢竟夜校就是為了文化程度較低的工人開設,很多工人學歷不高,能進工廠有的是因為機緣巧合,有的是因為接長輩的班,如果難度太高就不符合開辦夜校的初心了。

郁一佛一直在學習的路上沒有停止過,她不擔心自己考試會考不過,報名前到開學測驗的時間都一直在按照自己的節奏學習,沒有被打亂過。

驚訝的是,當初同時進廠的孫娟因為和她在一個宿舍,看著她每天學習,被她的學習氛圍感染也決定去上夜校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