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登記(第2/3頁)

見狀,她趕緊去聯系作者取得授權,把這篇文章轉載在公眾號和微博號上,一下子贏得了許多點贊。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裏,不斷有釣魚愛好者們紛紛從市裏的各個地方湧來,連鎮上的傅書記下來視察工作時,都問起此事。

“這種魚真的那麽好吃?”他好奇地詢問。

杜積明二話不說,當天中午的接待餐裏就上了一道魚頭豆腐湯,看起來奶白鮮香,吃起來鮮美至極,口齒留香。

“好吃!難怪大家這麽追捧。”傅書記恍然大悟。

“本地人都知道這種溪水魚好吃,只有兩個手指大,魚刺竟然很少,但就是難抓,我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麽釣到的,我們小時候都是上山用工具來抓,每次的收獲都很少,後來村裏有魚塘後,大家就很少去抓了。”杜積明笑著搖搖頭,“都是去山塘或魚塘抓魚吃。”

“那這種魚沒有名字嗎?”

“不知道名字,野生的魚,誰有功夫給它們起名字?”杜積明笑道。

“珍品啊,應該不多才對。”傅書記嘖嘖稱贊。

等傅書記他們一行人離開,李芳就遞給杜善薇一張賬單。

話說,自從搬來客棧這邊營業後,生意真的好了不少,因為很多領導來村裏視察後,聽說這邊的的土產美味,一般會留下來吃飯。如此一來,自然能給飯館帶來生意,方便不少。

不像以前,老是去杜積明或杜善薇家裏做飯,這樣會影響到家裏人的吃飯時間,而且不大方便。

“到時用其他賬目來出數就可以了。”杜善薇眼睛一掃,隨口說了一句,她做了支書後就不能兼任村裏的會計,但她還是有知情權的。

“我明白,村裏不能出現接待的餐費。”黃臣健會意,點了點頭。

溪水魚的事給南山村帶來了一波熱度,連續兩個星期,杜善薇的客棧都有七成的入住率,因為不知聽誰說的,說那種最好吃的溪水魚要在早晨才能釣到,所以為了養精蓄稅,大家見房價便宜,就在客棧裏休息一晚,早上再早早起床進山去釣。

這樣一算,村裏這段時間最賺錢的竟然是杜善薇的客棧、李芳的飯館和杜九爺他們這些常進山的人,後者作為出色的向導,天天有人爭著雇傭。

村裏一些人家自制的驅蛇藥、驅蚊蟲之類的藥都很好賣,這些藥物都是祖輩們傳下來的,對本地的大山很有效果,頗受歡迎。

二月底,杜善薇盤賬,發現自己一共進賬六千多元,要不是先前的兩個星期處於開業期,打半價,估計收入會更高一些。盡管如此,她已經十分高興了,畢竟擺在服務台的農產品賣出去不少,有些是村裏人拿來寄售的,賣出去的話,自己能從中收取一點服務費,積少成多,還算可觀。

李玉英熟悉這些後,做得興致勃勃,天天來客棧報到。

時間進入三月初,杜善薇請人把果園清理完,再翻地,一一做好準備工作,接下來又該到種下果苗的時候了。

見狀,趁著鐘文聰他們回省城匯報工作,她趕緊和鐘文聰聯系,讓他聯系苗圃。

“你那10畝矮坡上的果園,所需要的樹苗我都看好了,等你那邊挖好坑,我這邊立馬叫人送貨上門。”鐘文聰在電話裏說道,“到時你再付錢,我待會拍張價格單給你。”

“行,就這樣辦。對了,黑黃皮的果苗呢?有足夠的嗎?”杜善薇點點頭,對於鐘文聰的專業能力,她還能有什麽不信任的呢?

單是她自己的100畝坡地,需要的種苗就有8000棵,更別說其他村民所需的。

“有,你快點把要種黃皮果的數量統計出來,不過我這邊要到4月份才有苗賣,先前的一批被人訂購了。”鐘文聰說道。

“好的,我這邊抓緊時間去辦。”杜善薇應了一聲。

於是,從三月份開始,他們進入了最繁忙的階段。

杜家要建房,果園要栽種,百香果苗要開始售賣……一大堆的事同時湧來,盡管各自有分工,但還是有一種手忙腳亂的感覺。特別是當覃承毅的小別墅裝修好,他又開始催著去領證的時候。

“我忙得恨不得馬上長出三頭六臂,你那邊的房子還沒有散好味道,你覺得這樣去領證可以嗎?”杜善薇見他在自己身邊轉悠了一下午,就為了說這事,忍不住扶額,“這樣會不會太倉促了?”

“我不管,反正你去年說過,等房子一裝修好就立即登記領證的。”覃承毅的語氣十分理直氣壯,“再說了,照你的說法,我們什麽時候不忙?等過兩個月就是年中,到時扶貧的任務又要開始忙起來,檢查又會變多,再等幾個月,就到年底,我們會更忙。”

杜善薇一聽,擡頭看著他的俊臉,如果幾年前第一次見面時,他還帶著兩分少年的意氣,現在的他,經過下村的鍛煉,已經成長為一個成熟的男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