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第2/3頁)

等得四周清靜了,趙禹宸才緩緩的放了酒盞,瓷盞在木案上磕出重重的聲響,叫人心中一驚,只是卻都不及他話中的深意:“既然有人要趁著今日的大好日子,在諸位長輩面前故意栽贓尋事,朕如今查清楚了,便也需在諸位長輩面前分辨清楚才是。”

既然董氏與梁王原本是打算著在宗親長輩的面前誣陷明珠,事情已經鬧到了這地步,趙禹宸便也不打算為這罪魁禍首在私下裏遮掩。

如果方才還不是十分確定的話,趙禹宸的這一句“栽贓尋事,”就已是明明白白的說明了蘇明珠的清白無辜。

董淑妃的手心猛地一抖,便忍不住的站起了身,好在一旁的蘇明珠與梁王因為事關自己,倒也一並起了身,倒也不顯得她十分突兀。

地上的周統領卻不管那麽多,身為龍影衛,唯一要做的便是死忠,凡是陛下所言,便言聽計從,不計生死,旁的一概不必理會,因此聽得趙禹宸說要當眾分辨個清楚,周統領便拱手擡頭:“臣親率龍影衛將兩宮查遍,貴妃娘娘昭陽宮內並無所獲。”

昭陽宮中毫無所獲?怎麽可能!董淑妃皺了眉頭,分明她已在王爺的幫手之下,在昭陽宮放了罪證,這般明擺著事,龍影衛如何這都查不出來!

“倒是淑妃娘娘的關雎宮中,臣尋到了這些情詩,這寫詩所用的雲紗絹,輕如蟬翼、薄如晨霧,極其難得,宮中亦是少見,據臣所查,都乃是梁王所贈!”周統領說著,便轉身將身後侍衛們手中的東西接過,就在這望鄉台上當眾攤了開來,瞧著倒也不算什麽,只不過是一些素絹上所寫的詩稿,還有幾方親手所繪的綾絹扇面之類,

“陛下!”直到看到了這地上的素絹,董淇舒的面色才猛然一白,這雲紗絹上的字跡的確乃是她親手所書,絲毫抵賴不得。

好在雖是情詩,卻並未指名道姓,倒還並不算是不能圓全,董淑妃聞言心下一慌,卻還是撐得住,只得跪下了身,辯解道:“臣妾只是看這雲紗絹難得又好用,使得順手罷了,實在是並無他意,求陛下明鑒!”

但是對於董淇舒的分辨,趙禹宸卻是毫無方才面對蘇明珠時的溫和體貼,緩緩低頭用了一口清茶,神色也仍舊只是淡淡:“朕知道,你與梁王,也不過是在先帝駕崩之時,有過幾面之緣罷了,你知書達理,雖與梁王一見如故,止之禮也,從頭至尾,從未有過半點逾矩之處,可對?”

這一番話,卻是又將方才梁王攀扯蘇明珠時的說法重新拿出來說了一遍,梁王的這一番話,本來就說的十分的微妙,看似句句分辨解釋,實則卻是句句說露著別有深意。

宋玉輪母子離去之後,此刻在場的,沒有一個愚笨的,又有哪個聽不出來?一個個的看向董淑妃與梁王的目光,都有些不對了起來。

蘇明珠見狀心間也瞬間恍然,她一直奇怪趙禹宸近些日子對淑妃,對她的態度怎麽都很有些奇怪,如果是發現了淑妃私下裏與梁王有私情,那這一切就都十分說得通了!也難怪陛下今日竟然早有準備!

只是,這是真的嗎?蘇明珠有些不敢相信,董蓮花可是董家從小教導,用來進宮為後的,必然得是完璧之身啊,如何能在入宮之前就和梁王有了苟且?

嘖,梁王……還當真是夠不要臉的!

事實上,梁王這一番話故意的話,用來說他與淑妃,倒也當真沒有說錯,趙禹宸早已查了個清楚:淑妃董進宮之前,與回京的梁王在一場詩會上第一次見面,之後一直鴻雁傳書,互通詩文,淑妃對梁王有意是真,只不過也的確只是止步於詩詞相和罷了,倒也並未作出什麽苟且之事。

梁王可以無恥,但趙禹宸身為帝王,卻並不願淪落到與他一般拿著這等私情來誣陷女子的下作之事,因此他此刻便也只是點到為止,說了這些,便看也不看淑妃一眼,只是開口與周統領道:“你繼續說。”

“還有這兩方手帕。”周正昃說著用綢布包著,將方才趙巧雲呈上的帕子送還回了太後身邊的半屏手裏,繼續道:“手帕確乃貴妃之物,只是乃是貴妃身邊的宮女海棠受人指使,私下盜出,又從水仙手上送出昭陽宮外。”

說了頓了頓,周統領又屈膝請了罪:“至於是何人將帕子送到了巧雲姑娘手裏,陛下恕罪,巧雲姑娘身份貴重,又閉口不言,屬下不敢放肆,一時還未能查清。”

這話說的貌似平常,實則卻已隱隱露出了幾分狠厲的血腥氣,對趙巧雲沒敢“放肆,”但能這麽快的就將名姓背景都一一的查清楚,對著昭陽宮與關雎宮內,其它不必顧及的宮人,想必是已然下了一番狠手的。

蘇明珠緩緩出了一口氣,水仙與關雎宮有牽扯,她是早已猜到了的,即便今日沒有龍影衛來查,她回去之後,也必定要先從水仙下手開始尋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