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第2/3頁)

聽了魏安這麽說,兩人便也不再推辭,蘇明珠心下凝重,想著董太傅這時候都沒走,只怕是當真已經定下了。

但她卻也並不氣餒,只緩緩吸了一口氣,便扶著太後進了內。

知道太傅還未走,蘇明珠原本以為,一進乾德殿,就能見著他們君臣師徒相談甚歡,一派相得的場景,可一進門後,卻是微微吃了一驚。

並沒有沒有君臣相得,趙禹宸坐在桌案後,眉頭緊鎖,年紀一把的董太傅卻是再金磚之上跪著,零落的胡須微微顫抖,滿面的慚愧不已、有負君恩的模樣。

倒像是興師問罪?

心中一念閃過,蘇明珠低眉斂目,且先與趙禹宸福身見禮。

殿內趙禹宸見了太後也許起身見禮,地上的太傅轉過身,又對太後俯下了身去,就這般團團行禮之後,趙禹宸便順勢請董太傅起了身,溫和了面色道:“太傅實在不必傷感,子孫後輩不肖,無礙太傅勞苦功高。”

頓了頓,他甚至還又補充了一句:“再一者,太傅於國於民忠心耿耿,三代之功,即便是子孫不肖獲罪,瞧在您的功勞上,也合該寬免些的。”

“臣惶恐!”董太傅聽著,卻又重新跪了下來,垂頭掩面,近乎哀泣:“王子犯法,尚與庶民同罪!更何況老臣膝下那畜生,有今日之禍,全為臣教子不嚴,疏忽內宅之故,陛下仁德,合該將臣也一並降罪才是!”

竟是當真在興師問罪?蘇明珠聽著心頭便是一動,只是不知是什麽罪狀?有多嚴重?

她偷偷擡眼看了趙禹宸一眼,瞧著他眉目舒展,甚至都似乎心情不錯的模樣,便覺著想來應該也不是什麽大事,應當並不會傷到了董家的根基。

事實上,趙禹宸的心情的確是很不錯,打從剛才把卷宗給了太傅手裏之後,太傅話裏話外說著這些罪狀都乃是他長子董政自作主張,他自己毫不知情。

趙禹宸也不質問,面上立即便信了,非但沒有質問,趙禹宸痛心疾首之後,反而作出了一副格外溫和的仁德樣子來,諸多勸慰,只說著子孫之事與太傅實在無幹,就算是董政當真犯了這些合該淩遲處死都不為過的罪狀,但看在太傅的面子上,他也會寬待一二,留他一命罷了。

但趙禹宸又如何不知道,他越是這般說,董太傅便越是不能應,若不然,太傅便是一世英名盡毀,再不能稱作朝中典範不說,一旦他用自己的三朝功勞來保下了兒子的性命,他便也再不能留在朝中,只得請旨乞骸骨,告老歸鄉,如此一來,董家便更是只如大廈傾倒,再難挽回。

因著這般緣故,趙禹宸有意的越是“仁德,”太傅便反而越發的要大公無私,大義滅親,親手將自己信之重之的長子一脈,都生生的送上絕路。

瞧,太傅,朕也不會一直當個由著你操縱的帝王,這些陰謀權術,朕也是會用的,趙禹宸看著面前太傅泛白的面色,心下卻是一派的冷漠清明。

直到看見母後與明珠一起過了來,趙禹宸便不再與多言,請母後坐下之後,便只最後滿面溫和的與太傅說了一句:“此案,朕下旨交給了刑部與大理寺,便由太傅親自負責審理定罪。”

董太傅聞言心下果然一緊,愣了半晌,一句滄桑無力的嘆息才緩緩從萬念俱灰般的心聲裏傳了出來——【政兒……】

但趙禹宸聽著卻只是心下冷然,他將此案交給了太傅審理,便是將選擇權也一並交給了太傅,只要舍得下家族前途,雖然活罪難免,但太傅卻完全可以用自己一輩子的功勞為董政留下一條性命,若當真是如此,趙禹宸甚至都還可以給他一個體面告老榮養。

但如今看來,比起太傅所求來,一介長子的性命,並不值得一提罷了。

趙禹宸看著太傅顫顫巍巍的起了身,又吩咐魏安親自去送了太傅出門去,這才顧得上轉身行到了母後與明珠的面前,開口問道:“正想著一會兒去母後宮裏請安,可巧母後就來了。”

剛剛目睹了一場問罪的情景,方太後的面上也不好表現的太高興,聞言只是滿面慈愛的看向了明珠:“今日過來卻是有事的,陛下之前可不是替答應了要哀家給貴妃弟弟賜婚?瞧瞧,這今兒個就要應了!”

趙禹宸心頭一動,看向一旁的明珠:“定下人了不曾?可巧,方才太傅才說了,要尋個宗室女賜於蘇都尉。”

果真是要定了!蘇明珠的心下一緊,連忙上前一步開了口道:“那臣妾先替弟弟謝陛下恩典了,只是……”說著,蘇明珠便有幾分不好意思一般:“臣妾那弟弟不爭氣,這次父母回來之後,便已求了家裏去求了張家的女兒,只怕是……”

“哦?蘇都尉瞧上了張家女兒?”聽著明珠一派擔憂的心聲,趙禹宸故意這般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