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東窗案

是夜,沈府。

窗外有一陣西風呼嘯而過,引得院中梅樹隨風搖曳,發出窸窸窣窣之聲,細細聽去,似是有人沉沉嘆氣。

內室裏,一燈如豆,映得四壁清輝。

沈夫人扶著孕肚緩緩坐於桌邊,望著身旁的沈階道,“夫君可還是在為那封匿名的信函而憂心?”

沈階正望著手中的信件出神兒,聞言,伸手將妻子輕輕摟入懷中,重重嘆了口氣。

那日,成安帝親自率領四千多名文武官員到天壇祭拜上蒼,並針對江南救災發布訓辭,再三起誓要“改弦更張,斥退惡人,推行仁政。”

那日之後,據說成安帝在宮中長跪整整了三晝夜,每餐只吃輕餐素食,以求上蒼感念垂憐,祈禱來年風調雨順。

然而,意外只會遲到,卻從不會缺席。

十日之後,從盛京城中出發的載著救災皇糧的船只終於抵達了江南地界。江南百姓深受洪災之苦,聽聞救災皇糧終於抵達,紛紛夾道相迎,可謂是萬人空巷。

幾位奉命賑災的京官不僅帶來了賑災的皇糧,更帶來了開糧倉放官糧賑災的聖旨。

不料,第二天,江南一眾官員打開官糧倉庫準備放糧,令糧倉守備取了鑰匙打開倉庫一看,竟是驚得差點背過氣去——那官糧糧倉裏空空如也,滿滿數倉的糧食竟是不翼而飛了!

從盛京出發的皇糧歷經千裏終於到了江南,如今眼皮子底下重兵把守的官糧卻不翼而飛了。

眾官吏望著這空蕩蕩的倉庫,想起當地歷朝歷代盛傳的“陰兵借糧”的民間傳說,紛紛嚇得兩股戰戰拔腿就跑,幾個糧倉守備更是當場嚇暈了過去。

這一宗丟失官糧的奇案,不日就傳遍京城,震動朝野。

先有江南瞞災不報,後有官糧不翼而飛。一向喜怒不形於色的成安帝聽了這急報,當即跌坐在了九龍禦座之上。

一日之間,禁宮中連下九道詔令,江南督察禦史和戶部侍郎停職查辦,派大理寺卿、三法司徹查江南欺上瞞下,盜取官糧一案……

案發於江南,禍根乃是卻逃不出盛京這個權利旋渦。一時間,盛京城中各高門皆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

這日傍晚,有人趁著夜色漆黑,拍開了沈府的大門。

守門的小廝聽到敲門聲,睡眼惺忪地起身開了府門,見四下無人,不禁納悶,那小廝正欲轉身回去,卻不經意看見腳下的門縫裏塞著一封信函。

那信函上只龍飛鳳舞的寫了四個大字“沈大人親啟”。

小廝望著手中的信函,登時便清醒了,急忙叫醒了張管家,把這封信送到了沈階手上。

寄信人似是刻意隱瞞身份,信中字跡皆是用“館閣體”書寫——館閣體秀潤華美,正雅圓融,其書法風格士子爭相仿效,乃是科舉考場的標準書體。

密信中將江南災害欺上瞞下的官場現狀如實描繪,又將那官糧被盜一案的前後始末娓娓道來,最後羅列了江南道所有涉事的官員的名單,以及江南之案背後的王謝兩家的滔天罪狀。

那官糧被盜一案的真相令人十分唏噓——原來,江南道的越州知州裴尚仁身為父母官,眼看著水患帶來的饑荒愈演愈烈,屢次遞折子上報江南災情,卻不料那些折子如泥牛入海,被有心人從中盡數攔下,竟是有去無回。

江南數縣已是遍地餓殍,恍如人間煉獄。上層有意積壓災情不報,就算來日成安帝往下撥放賑災糧,也逃不過官員們層層克扣中飽私囊。

裴尚仁不忍看百姓受苦,四處哭求無門,走投無路之際,竟是想起了倉庫中的官糧,心生“陰兵借糧”一計。

如此愛民如子的好官,此驚世之駭舉雖是出於心憂百姓,可卻犯了欺上瞞下之法,更是難逃監守自盜之名。

……

信中字字泣血,句句帶淚。沈階握著輕飄飄的幾張信紙,只覺得手上如重千鈞。

這事兒管不管?

一定要管。

可該怎麽管?沈階生平第一次猶豫了。

王、謝兩家的勢力非比尋常。

謝萬眺乃是當朝國丈爺,其嫡女謝皇後穩居中宮多年,誕下的太子從出生起便穩居東宮諸君之位。王敬孚官致參知政事,身下一眾黨羽遍布朝野,與“胡黨”抗衡多年都事態膠著,難分出勝負。

他沈階縱然有一腔孤勇,滿身正氣,可也掩蓋不住孤立無援的事實。

……

自打昨晚拿到這封信,沈階已經為了此事一整日茶飯不思,油鹽未進。沈夫人看在眼裏,憂在心裏。

那廂,有丫鬟打簾子進來,奉上一盞川貝雪梨燉兔肉。

那日芳林圍獵後不久,平陽侯府便差人送來了好些獵物並一支上了年頭的人參,還特意捎了平陽侯夫人的話來,說“望沈夫人保重孕體”。

沈夫人望著那盞例湯,心中一動,淺笑著看向沈階,“夫君為人剛正不阿,那私結朋黨之人一向是對夫君敬而遠之的,可隔壁的平陽侯府卻不畏人言,和咱們來往如常。那平陽侯夫人聽說妾身有孕,更是多次叫人送來方便孕婦用的衣食住行之物,滿是貼心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