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尋親記(23)(第2/2頁)

一位老爺子,接過話頭說,“我有帶,不過是剁辣椒。能吃的等會兒別搶。”

說話老爺子,本來帶來的剁辣椒是送人的,給那位送的。

可現在這情況,他先拿出來吃算了,等明天再給那位送。

他的話一出,大家都明白,老侯為啥來開會帶剁辣椒,不由的望一眼那位。那位也明白,只是輕點頭,笑了笑。

“嗨,有的吃就不錯了。不搶。”

“老侯,味道咋樣?”

侯老說道這味道,笑著說,“肯定好,味道不好,我也不會來獻醜。

我孫女的公爹自己做的,給我家送了些,是我老家的口味,鮮香酸辣,好吃極了。”

“你家哪個孫女?”

“老大家的老幺。”

“咦,不是嫁到東北了嗎?你家親家還會做湘菜?”

一位很了解侯家的大佬不解的問道。

“是東北,可孫女婿的親爹的奶奶一大家子,是從湘省逃難去到東北的。

離開了家鄉,但口味依然保持著湘省的口味。湘菜就在他們家傳了下來。”

沒有什麽不可說的,侯老簡單的介紹了下。

“哦,原來如此。”

沒多久,臨時碾出來的大米,已經煮好,隨著一碗碗的青菜,醬菜,一起送上了桌。

難得,還有條紅燒魚。加上侯老提供的剁辣椒,一群大佬,還沒有吃,就味道那沁人心脾的大米清香。

“聞著味道不錯,挺香的,只是不知道吃下去味道怎麽樣?”

兩人說話的時候,其余的人已經端著飯碗開動。

美味下肚,無暇說話,配合這些美味的菜肴,口感更好。

幾天後,君越帶著孫子孫女轉道去了滬江市,那座東方明珠。他能做的就只有那麽多,個人的力量再大,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能做的也有限。在要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做的也不錯了。

在滬江的幾處地方轉了轉,老三信中有寫的幾個地方,他都去探尋過,還很幸運的找到了一位老三的大學同學。

他記下家庭地址,單位地址,方便他以後再查找。

離開燕京的時候,給家裏還有老二都寄了禮物 ,出門的時候,老二在他的衣服口袋裏悄悄的塞了兩百塊錢。

老大也塞了三十塊錢,都是怕他到了外面拮據。

孩子們的心意,他收著。但他也不占便宜,給孩子們寄回去些有用的禮物,細糧,還有孩子吃的穿的。

離開滬江的時候 ,寄的物件就更多了,在淮國舊買的衣服,二手的名表,二手的收音機,鞋子,雨靴,雨傘,家裏需要用的很多東西,他買了不少。就是門鎖都買了好幾把,這些是不需要票的。

他買了幾百塊錢的,每個孩子四季的衣服,鞋子,棉鞋,都有。

都是比他們本來要穿的衣服大兩碼,能多穿幾年。

點心,巧克力,大白兔奶糖,以及滬江名產帆布鞋,鋼筆也有買。

當然,堂弟和堂妹兩家,他也有帶禮物。

農村就是這樣,只要條件許可,難得出門一趟,都會給家裏親近的親戚帶些伴手禮。

從出門到回家,一共二十天。

祖孫三照了好些照片,都是在各大景點照的像。

到家的時候,是吃晚飯的時間。

轉眼回到家分好禮物,已經過去了好幾天。

生活恢復了平靜。

時間轉瞬回過去了七年,七年的時間,新稻種麥種,經過反復試驗,還有檢測,已經在南北大地上開始推廣。

南北地區,至少有三分之二的農村已經開始種上了新的稻種麥種。

井灣生產隊也種上了新的稻種麥種。井灣的水田很少,但也種了。

麥子還是大頭,產量穩定,種了新糧食種的生產隊,基本已經解決了饑荒,不說吃的好飽,但一天三頓每頓能吃個七分飽。

國家也有了一些存糧,新稻種下一個三年的目標是全國全部推廣開來。

“爸,下午,老二一家回來了。”剛起床,就聽見老大在外面喊。

“哦,老三他們回來了沒有?”君越正在穿上外套,已經初秋,早晚溫差大,有些冷。

“沒有,應該快了吧?”

家裏又添了一孫女,六一年老三家添了一閨女唐小燕。燕子特別喜歡笑,比她媽性子好,逗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