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第2/5頁)

那道士說,當時祖宗造下的孽,如今報在了崇安帝身上。

“詛咒未破,子嗣不活。”

如同民間想生男孩兒,就會將女嬰極盡殘忍折磨致死,這樣就不會再有女孩兒敢投胎來自己家。

同理如果崇安帝想要孩子活下來,就必須得以一皇家血脈之人完成祭祀大典,這才能保他子嗣綿延。

那時崇安帝的手足只剩下一手養大的胞弟,自然舍不得,況且那時他又正當壯年,不肯信自己會一生無子,認定了那道士妖言惑眾,暗中賜死了那妖道。

如今又是幾年過去,崇安帝為子嗣這個執念已然有些瘋魔,某日憶起這樁往事,便如生了根似的,這念頭日益茁壯起來。

幾經掙紮後,毅然狠心決意犧牲胞弟的私生子。

康王在外頭有一房外室,這事兒從一開始崇安帝就是知曉的,甚至弟弟在宮外的一切事無巨細他都了如指掌。

不是崇安帝不信任康王,而是這是弟弟實在是太過天真憨直,崇安帝怕弟弟在宮外受欺負,這才派人時時留心著他的安危。

若那外室是個心術不正的女子,崇安帝一早就出手將人了結了。但一番查探過後,這姑娘乃是窮秀才的女兒,性格溫婉賢淑,膽小懦弱,無半分威脅。

崇安帝本就厭惡那母老虎般的弟媳,對弟弟如此疼愛弟媳不滿已久,這女子以外室的身份伴在弟弟身邊也無傷大雅,崇安帝便當不知道這件事,甚至還暗中幫弟弟打掩護。

否則就憑康王那本事,哪裏能瞞過京中眾人這麽些年不露餡

孩子一天天長大,崇安帝冷眼看著一年幾年過去,弟弟竟絲毫沒有將人帶回認祖歸宗的打算,想來也是沒有把那母子倆當回事。

況且弟弟還年輕,既然能生出這麽個健壯的孩兒,將來總還會有其他的孩兒,於是在掙紮了幾個月後,終於暗中安排起了祭祀大典。

誰知就在這個時候,派去的探子竟回稟說康王欲將母子二人帶回府中。

為求子崇安帝已然魔怔,放棄祭祀計劃是萬萬不可能的,唯有讓弟弟打消這個念頭。

恰好有一次康王攜外室母子二人出京踏青,那也是康王頭一次帶母子兩人出宅子,偏運道差極,先是被當時的肅國公撞見,緊接著轉頭又遇到了妻弟——他那魯莽無腦的小舅子。

若是被小舅子看到,不出半個時辰,康王府裏怕就是要翻天了。

說起來這輩子就沒什麽人能值得讓康王害怕的,偏就被一個既無才也無貌的康王妃吃得死死的。

就在千鈞一發之際,原本與康王並無私交的肅國公主動出面,幫著康王暫時敷衍了過去。

事後康王驚出了一身冷汗,看著個頭已長到自己腰間的兒子,忽覺得這麽猶豫下去不是辦法。

兒子藏不了多久,遲早會有敗露的一天,得盡早想法子對愛妻坦白,將母子二人接回府中才是。

這對於肅國公本是一樁無足輕重的小事,怎麽也沒想到連夜就被崇安帝詔進了宮。

之後的事便由不得他做主,為了能保住肅國公府,除了聽從崇安帝安排,他沒有其他選擇。

於是肅國公主動接近康王,假意幫他分憂,替他出謀劃策,實則暗中阻撓康王將母子二人接回府。

後來在聽到肅國公提出由他將母子二人帶回府中好生安置的荒唐計劃後,康王躊躇再三,還是點頭了。

他實在是不願擔一點兒惹怒府中愛妻的風險,於是放棄了母子二人。

肅國公成了京中的笑柄,康王覺得對不住他,為他在崇安帝前求了許多賞賜。不曾想這偽君子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竟將兒子送到了邊關去。

好歹是自己的骨血,康王氣得赤手空拳狠狠打了肅國公一頓,之後便與他斷絕關系,不再來往。

肅國公打落了牙齒和血吞,這秘密一守就是一輩子,到死都沒松口透露一丁點消息。

雖看不懂這兄弟倆在鬧什麽名堂,不懂為何非要將那孩子送到邊關去不可,但他早早地就知道崇安帝欲除了肅國公府,自己裝迂腐裝無能多年,能躲避一時,卻不是長久之計。

若這一舉能換肅國公府接下來幾年的安危,便也夠了。

誰也沒想這孩子能挺過這一劫,包括帶他去邊關的驃騎將軍。

這一仗本就兇險,更何況去的地方是那氣候極端之險地,軍中的健壯小夥子都不一定能挺過。

又不是小孩子過家家,這是實打實要人命的地方,若非被私下授意,驃騎將軍哪願意帶著這麽個累贅去。

他沒想到的是這孩子年紀不大,一股子韌勁兒卻甚得他心,幾月相處下來,對這孩子倒不忍起來。

起初為了行軍速度,將士們都是吃的易於攜帶的幹糧,大大的烙餅特意烙得又幹又硬,不帶一絲水分,嚼得腮幫子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