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攻打雍陽城

黑風寨一派歡騰祥和,而距離其有千裏之遙的東皇雍陽城,卻是一番血雨腥風,狼煙滾滾。

三個月前,梁墨辭在靈州發布了討伐東皇當今聖上梁戰的檄文,揭竿起義。

檄文稱:“……自是以後,東皇之臣子,不遵祖訓,廢壞綱常,廢長立幼,以臣弒君,以弟鳩兄,恬不為怪,天理難容。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禮儀者禦世之大防,其所為如彼,豈可為訓於天下後世哉!”

“……梁戰及其後嗣沉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殘暴好戰,戰火紛爭不歇,致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如此,憲台抱怨,有司毒虐,臣盡行私,政以賄成,職以價授。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以至狼心狗行之輩,洶洶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於是人心離叛,天下兵起,使我東皇之民,死者肝腦塗地,生者骨肉不相保,雖因人事所致,實乃天厭其德而棄之之時也……”

檄文洋洋灑灑幾千字,語氣慷慨激昂,振聾發聵,不但揭露了梁戰當年作為王爺之時構陷太子兄長梁顯和大將軍梁懷瑾謀反之事,還痛斥梁戰登基後荒一淫無道,無所作為,只為滿足自己的私一欲,不惜挑起和西陵的戰火,導致邊關常年處於戰火紛亂之中,老百姓們流離失所,怨聲載道。

與檄文一同發布的是梁戰構陷梁顯和梁懷瑾的證據。他們找到了當年在梁戰府裏為其效命的謀士,出面痛斥梁戰的卑鄙行徑。

當年,梁戰事成後,為了滅口,曾對這批謀士進行大肆暗殺,這些人死的死,逃的逃,最終只剩了兩人,躲避到窮鄉僻壤,被梁顯和梁懷瑾的舊部找到,曉之以情,動之以義,最終說服他們勇敢站了出來,揭露了梁戰的真面目,使其的卑劣手段曝光於大眾底下。

他們揭發梁戰為了得到太子之位,暗地買通梁顯身邊最信任的親信之一,將假的來往書信和龍袍藏匿於東宮太子的書房之中,再由梁戰出面揭發太子和大將軍有不軌之心,造成了人贓俱獲的假象,最後害得太子入獄,以死明志,而大將軍也被滿門抄斬,兩府冤魂無數。

那被買通的親信雖然事後被梁戰毒殺,但他卻有先見之明,為保家人遭梁戰毒手,他臨死前曾留下一封手書,手書裏詳細記錄了梁戰是如何讓他當內應,嫁禍給太子的。那人死後,梁戰一直忌憚於這封手書而沒有對他的家人下手,他的家人也一直畏於梁戰的銀威而舉家外遷,藏於偏遠的鄉野之間,不敢輕易露面。

直到十九年後,太子和大將軍的舊部找到他們,他們才敢將這封手書貢獻出來。

隨著那兩個死裏逃生的謀士的口供和做內應的親信這封手書的公開,這樁陳年血案,才終得以大白於天下。

真相揭開,四野震驚,天下一片嘩然。

事已至此,太子後人的討伐,便順理成章了。

於私,他要報家仇,為父親當年所遭受的冤屈而翻案;於公,為天下大義,為飽受戰火荼毒的邊關百姓出頭。

因此,當討伐的旗子一經打出,得知太子尚有後人在世,當年擁躉太子梁顯的人和大將軍的舊部紛紛前來投靠,大家揭竿起義,追隨了這支隊伍,以梁墨辭為首,組成一支起義大軍,浩浩湯湯地攻城北上,所到之處,不殺掠,不擾民,受到了老百姓們的一致好評,就連分布於各地的梁氏貴胄,也受到了極大的震動和波及。

當年梁顯的死,坊間有過猜測,是被人嫁禍,但當時證據確鑿,大家也無話可說。如今真相大白,大家才知道,這是梁戰的陰謀。受到愚弄的大眾紛紛譴責梁戰,民間反對之聲四起,朝堂內外,人心浮動,坊間非議和質疑聲不斷。

在這樣有利於北伐軍的大好形勢中,不出三個月,除和西陵的迦南關遙相對峙的巖山關外,邊關其他的十二州府已盡入北伐軍的囊中,大小城池全都歸屬北伐軍所有,北伐軍幾乎沒有費什麽力氣,就收獲了十幾座城池,贏得了開局的大勝利,隨後攻城略池,一路揮劍北上。

北伐進行得如此順利,眾人都覺欣慰,終覺不枉費這些年來大家隱姓埋名臥薪嘗膽忍辱負重的付出。

雍陽是東皇版圖的一個重要關口,也是通向京城的重要防線之一。如果能拿下雍陽,便有了跟京城對抗的資本。但鎮守雍陽的是梁戰的死忠派,此人名叫武平,是梁戰的後妃武貴妃的親哥哥。

武平為人生性謹慎,驍勇善戰,又擅長謀略,頗得梁戰信任和重用,是以,才把他派到雍陽這麽重要的地方來守城。

此戰意義重大,可以說異常難攻,但北伐軍意氣風發,劍鋒所指,所向披靡。

雍陽城外,距離城門只有數百米,北伐軍三軍齊結,整裝待發,一眼望過去,黑壓壓的陣仗,望之令人熱血奔湧,豪氣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