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2頁)

歷代公主、後妃都地位崇高,常對政事甚至軍機插手,賀蘭太後、常太後、竇太後、馮太後等執政太後號令天下、有若帝王,任城王的母親孟太妃等女將還親自上陣帶兵打仗,擊退敵人大軍。

為阻遏外戚勢力,道武帝這才定下“留犢去母”的鐵規,防止太後參政。可自以為一勞永逸、永固皇權的道武帝,卻沒有防備到世上還有“馮家女兒”這種女人,她們甚至不用生育皇嗣,就可以成為拓跋皇室的外戚,將皇權玩弄於股掌之上。

元恪猜測,從小被文明太後一手撫養教誨也牢牢鉗制多年的父皇,其實心內對馮氏外戚十分忌憚,只是父皇為人,明於政事,卻淪於情義,看在親情的面上,即使在文明太後身後,也不願對太後的所作所為妄加評斷。

而“八王之亂”大禍的真正啟端者,不就是由於那個為了讓賈氏外戚上位而引狼入室的惠帝皇後賈南風麽?

這肇禍者,到底是士族,是皇後外戚,還是宗室?

元恪沉吟著,推開院門,又步入三弟元愉的房間,這次元愉倒是在房間裏,他正在呼呼大睡,案上放著一張墨跡淋漓的策論,筆跡清秀,洋洋灑灑有好幾頁。

元恪抓起來看了幾行,便愣住了。

元愉的策論中認為,“八王之亂”的禍由,不是士族,不是外戚,不是宗室,這三者之間,晉武帝司馬炎早已布好制衡之局,三者互相牽制、互為提防,也互為攻訐,保證了皇權的穩固。

晉武帝之失,在於立嗣。

是他沒有選好太子,在立皇嗣時優柔寡斷,令西晉皇位坐上了一個白癡皇帝,才導致了制衡之局被破壞,統一三國後的西晉,重新又陷入了戰火紛飛。

這策論獨出一幟卻又理據深刻,天天伏案大睡的元愉,怎麽突然間就有了這等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