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漢宮春演武(第3/4頁)

侍女們知道程姬的心情,早打聽了多遍,此刻聽了她的吩咐,連忙走近前賠著笑說道:“射箭比賽還沒有開始呢。今天聖上已經親口吩咐,將靶場移到觀武台正下方,聖上要親自觀看王爺們和侯爺們比射。”

太陽已經升了三竿多高,未央宮的宮柳,被初春的風吹得飄拂起來,柳枝上,已經隱隱約約透出綠意了。

春天,永遠是那樣清新,那樣生機勃勃,令人產生舒暢而欣慰的感覺。

見時候不早,身材高大的劉啟,放下手中的青銅酒爵,從酒席前立起身來,向欄邊莊重地走去。他這些年有點發福,腰圍漸粗,步態也顯得有些遲緩,不復是當年那個英武過人、氣概非凡的俊美少年了。

劉啟站在宮闕的欄杆前,在眾人屏息的寂靜中威嚴地凝看了片刻,這才親自向下面成群的騎手們大聲喝問道:“兒郎們,都準備好了嗎?”

殿下的親貴子弟同時提住馬韁,在馬上施過禮,又齊聲答應道:“請皇上演射!”

劉啟大笑數聲,接過身邊侍衛手中的鎏金青銅雕花長弓,拉滿弓弦,搭上一支長長的三棱雕翎箭,向前射去。

長箭的箭頭帶著尖嘯的風聲,直飛入場上,正中二百步外的鵠的,只是離鵠的紅心還偏了幾分。

這太意外了,從前以箭術著稱的劉啟,竟然會在幾百名親貴少年面前丟醜!劉啟怒吼一聲,將銅弓擲在地下,淒然長嘆道:“朕老了!”

劉啟做太子時,最喜歡的兩件事,一是下棋,二是狩獵。

十幾年前,劉啟的箭術還曾經在正月十五的比武大會上拿過冠軍,但自登基以來,劉啟不再出宮打獵,許多年不射,到底勁力和技藝都生疏了,所以箭頭會偏離了方向,在今天的盛會上出了一點洋相。

要知道,在皇家大會上,這種痕跡不明顯的偏離,就已經宣告了劉啟箭術的低劣。

場上的幾百個少年騎者,勒住自己的坐騎,一聲也不敢吭。

良久,他們才望見劉啟意興闌珊地揮了揮手,說道:“你們開始罷,好好賣點力氣,等正式決出今天的騎術、箭術和劍術冠軍後,朕要親手賜給他錦袍一領、美酒一壇、黃金千斤、金匾一面!並讓羽林軍陪著他到街上遊行一圈,讓整個長安城都知道他的英勇!”

場上頓時歡聲雷動,貴族少年們很快分為四組,一組射箭,一組騎馬,一組以未開刃之彎刀比試刀術,一組近身格鬥。

一時間場上塵土飛揚,迷蒙了皇妃們的視線。

皇妃們的心情越發緊張了,今天的比鬥,明著是騎馬、射箭的比鬥,暗裏卻有更大的意義,在這個尚武的時代,誰奪得了冠軍,也就奪得了他們威加四海的父親的心,更是奪得了未來的權勢和富貴。

這些皇妃們中,反倒是栗姬的心情最放松。她的兩個兒子,騎射都只中上,眼見拿冠軍無望,栗姬也全然不放在心上,反正劉榮早已經是皇太子,不需要帶兵打仗。整個國度將來都是她兒子的,栗姬才不在乎劉啟的一點兒賞賜。

其他女人中,和栗姬一樣心情的人,大概只有小王姬了,她的四個兒子都還在懷抱,今天根本沒有來到賽場上。

而賈夫人的兒子們資質和騎射都平平,想爭這個第一,也無從爭起,她雖然緊張,卻也無可奈何,只得在臉上堆出淡淡的假裝不在意的微笑,心裏卻有幾分失落感。

她們當中最有把握的人是程姬,程姬的兒子都頗有武幹,魯王喜歡鬥雞走馬,騎術十分高明,而江都王劉非的武藝則是眾所周知的高強。

劉非是去年的射箭冠軍,今年,他還想另外爭取格鬥冠軍,如果能奪取兩面金匾回藩地,那麽劉非不但能在諸位皇子面前炫耀一番,也能讓父皇劉啟更器重他。

為人小心謹慎的王夫人,只有一個六歲的兒子、膠東王劉徹前來試騎。

她的心情和賈夫人差不多,雖然有奢望,但她知道那是不可能。所以,此刻王夫人的眼睛雖然凝視著賽場,心下卻在暗暗想著:與她關系密切的館陶長公主,已經定於今天晚上請王夫人去堂邑侯府赴家宴,不知道這個比武大會什麽時候能結束,可千萬別誤了館陶長公主家的酒席才好。

館陶長公主,那是本朝僅有的幾個一言九鼎的女人之一,她能夠幫助自己在上升的道路上走到前所未有的高處。

觀武台上,穿著青色繭綢短衫的歌女們悠悠奏著絲竹,在箜篌的長調中,比武的節奏顯得格外迅疾。

只一轉眼間,第一輪騎馬就要結束了,在這一輪決出來的前十名騎手,他們將要進行第二輪正式決賽。

劉啟正目不轉睛地看著靶場,忽然聽見觀武台上響起了一陣嘻嘻哈哈的女人笑聲,他眼角的余光掃去,只見皇妃們一個個笑得前仰後合,而王夫人卻在滿臉通紅地辯解著:“徹兒的馬小,腳力弱,當然趕不上他的哥哥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