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誰與爭鋒(第2/2頁)

見太子榮對陽信公主的態度過於謙恭,江都王不禁心下不快,他用嘲笑的口氣說道:“陽信公主的同母兄弟只有一個膠東王劉徹,他今年才只有六歲,難道和咱們比吃奶麽?要是那樣,沒法子,咱哥兒們只有先行認栽。”

在十幾位皇子中,江都王劉非一向認為,太子榮是長子,又是皇嗣,而且為人溫和有禮,是個值得敬重的兄長。至於其他兄弟,他一向都不放在眼裏。

陽信公主的弟弟、六歲的劉徹,只因為相貌長得氣派和出生時有不凡的夢兆,便深得劉啟歡心,這是讓劉非不能服氣的。難道,自己不世的軍功和武幹,還比不了一個孩子的相貌氣度更讓父親看重?

因此之故,他每次見了陽信公主、南宮公主和膠東王劉徹等人,都會冷嘲熱諷,極盡挖苦打擊的能事。

圍在走廊下的年青侍衛們,聽了他的挖苦,都忍俊不禁,總算他們還顧及太子榮和陽信公主的面子,紛紛轉過身,壓低聲音,竊笑起來。

陽信公主強抑著怒氣,不去理會江都王:“太子殿下,我可以知道比賽的項目嗎?”

“一共有八項賽事,其中有四項是表演賽:擲矛、角力、徒步奔跑、馬球,這四項禁止皇子們參加,也不產生冠軍。另外四項是正式賽事:騎馬、射箭、刀術、格鬥。這四項的勝者,將可以得到等同於偏將軍的武職,以及我前面說過的賞賜。”太子榮含著微笑,耐心地解釋說。

由於母親栗姬深受寵信,太子榮從小就是在深宮的笑臉中長大的,養成了他為人溫和、退讓、周到的性格,他幾乎對每一個兄弟姐妹都同樣禮貌而真誠。

他根本不知道宮廷鬥爭的險惡,也許是因為這一點,他的弟弟妹妹們並不尊重他,而太子榮卻根本就不在乎。

陽信公主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提起長長的拖在地下的薄綢裙裾,傲慢地從東宮太子的侍衛隊伍中穿了過去。

她只瞥了一眼江都王嘲笑般的臉色,就下定了決心,哪怕想盡辦法,也要從江都王手中奪走那面“海內武威”的金字黑匾。江都王,他太小瞧了同樣身為天家兒女的陽信公主和膠東王!而這種輕蔑是不可容忍的。

身後,傳來了江都王毫不掩飾的挖苦聲:“陽信這丫頭,現在越來越不男不女了,說她像個女孩子,她哪裏有半點兒女人的嬌弱和溫柔?說她像個男孩子,可惜她卻沒那個命!”

陽信公主置之不理地走遠。

她想起母親王夫人曾經暗地裏對自己說過的話,當初,王夫人進入太子所在的東宮時,曾一度受到當時身為太子的劉啟的寵愛。懷孕時,王夫人偷偷去太廟前祈禱,期望大漢的列祖列宗保佑她生下一個英偉蓋世的男兒,但結果,她生下的並不是兒子,卻是一個比兒子還要出色的女孩兒,深受劉啟喜愛。

陽信公主不但是王夫人為劉啟生下的第一個孩子,也是劉啟的長女,據劉啟背後向她的姑姑館陶長公主說,陽信不僅性格強悍果斷,而且聰慧明達,如果是男孩子的話,他一定會選擇她來繼承漢家的事業,而不是栗姬所生的劉榮。

說這一切的時候,劉啟似乎有些遺憾。

陽信公主默默地猜測,也許,父親是不滿意太子榮那種平和、柔懦、毫無脾氣的性格吧?

太子榮是一個好人,卻無法成為一個合格的大漢皇帝。貌似強大的江都王劉非,則是一介武夫,他粗魯不文,不懂得經濟之道——江都王只適合與大將們一起到戰場上角逐,和敵人揮兵廝殺。而其他的皇子如河間王等人,甚至還比不上太子榮和江都王……

那麽,在劉啟的十幾位兒子當中,到底有誰配得上大漢的萬裏江山呢?

這個猜度令陽信公主覺得渾身有些發抖。

在太子榮為她披好的黑色貂裘下,陽信公主仍然沒有溫暖的感覺。她下意識地緊了緊這件華貴的外套,感覺到太子榮對她非同一般的手足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