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仁壽宮藏嬌(第2/9頁)

蜀王宮裏,宦官侍衛眾多,比太子的東宮要多十倍。

這些宦官都是蜀王從旁邊州縣捕來的山獠野人,前兩年嶺南獠人作反,都督益州等二十四州軍事的楊秀帶兵前來平叛,大兵到處,獠人無不束手就拎,獻俘無數,楊秀便選了很多雄壯之士,凈了身子,入宮充作雜役。

楊秀今年才三十出頭,他相貌雄壯魁偉,膽氣雄豪,美須髯,多武藝,頗有乃祖楊忠的風采。

靠山王楊林對這個侄兒頗為欣賞,認為他膂力過人,堪稱宗室諸王中武勇第一人。

如今天下平定,楊秀總覺得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長期在蜀王宮裏飲酒作樂,蜀地素來豐饒富裕,凡有朝廷來使,楊秀一律結以深恩重賄,所以也有不少人在朝中為他說話。

盡管楊秀已麾下擁兵二十萬,秦王楊俊病廢之後,他還兼領楊俊並州的二十萬軍馬,可兵部侍郎元衡出使蜀地之後,與楊秀深交,竟然還上表請求給楊秀再擴大部屬、增加官佐,說他是大隋的西北屏障,不得不倚重,這下,令晉王楊廣和越國公楊素全都警惕起來,楊秀仗著戰功和軍勢,只怕也在垂涎楊勇那早就坐不穩的太子之位了。

楊秀可不是楊勇那樣軟弱無剛之人,他完全是一只猛獸,加上四十萬軍馬在手,一旦起了異心,就會成為沒有韁繩羈絆的噬人猛虎。

因此楊素連上幾次奏表,分了楊秀的兵勢,楊俊遺下的並州大總管一職,也由靠山林楊林代勞。

楊秀大感不滿,這兩年索性在蜀地花天酒地,宮室建得一座比一座奢華,車馬服飾,比太子楊勇華麗得多,比皇上禦用的也華貴得多,出門打獵時,甚至還敢乘用六馬規模的天子安車。

楊秀站起身來,望著自己高大深闊的宮殿,有些憤懣地對身邊的行軍司馬萬智光說道:“哼,孤身為二聖的第四子,卻是最像祖父的那個,這些年來,在大隋西北邊陲建功無數,父皇母後卻不以為念,只顧著寵愛那個只會寫詩矯情的楊廣。我九歲便外出隨軍打仗,從不避刀矢,心中只有大隋的江山、大隋的社稷,只有父皇和母後,難道就因為我不如二哥楊廣能說會道,不如他臉皮厚,整天淚眼婆娑地對著母後,裝成母子情深,就因為我不如五弟楊諒會撒嬌博寵,不如他一把年紀仍在父皇膝前裝作孩童,就活該受他們冷落麽?”

他一邊說,一邊走到殿角,拿起弓箭,往面前的人形鵠的上引弓而射。

殿角一共放了三張鵠的,楊秀命了高手匠人畫了偶人形象,面貌分別與太子楊勇、晉日楊廣、漢王楊諒相同,三人身穿朝服,雙手被絲繩所束,鐵釘穿心,項戴枷鎖,看上去全是罪囚模樣。

楊秀連發三箭,正中三個木偶前胸,那三個偶人身上衣飾破爛,滿是刀眼箭孔,顯然楊秀不是第一次拿他們出氣。

萬智光見楊秀又不高興,知他脾氣暴虐,一言不合,就可能成為楊秀刀下之鬼,忙小心翼翼地道:“蜀王殿下,殿下上個月吩咐之事,小臣已經全都辦妥。正是因為小臣將相士王輔賢派到東宮,還讓人到大興城去散布流言,說有白虹貫穿東宮之門,太白襲月,是皇太子廢退之象,此刻,這些話不但傳到太子和晉王耳中,只怕也傳到了二聖耳中,京中百姓人人傳說,認為太子即將被廢黜。”

楊秀笑道:“此計甚妙,大興宮裏,孤也派人傳了流言,父皇向來崇佛,相信異征異兆,這次天象示警,不容他不相信。對了,萬司馬,我們此計擾亂京城,讓太子被廢,倘若有成,母後最偏疼二哥楊廣,萬一立他為皇嗣,我們豈不是替他人做了嫁衣,功虧一簣?”

萬智光忙稟報道:“回稟殿下,臣已經想到此事,所以還在外面散布了其他流言,說蜀王殿下骨相清奇,絕非人臣之象,又授意其他官員上奏,說青城山挖出古碑,碑文顯示此地將出聖君,殿下的蜀王宮就在青城山山下,非殿下還有誰能稱得上聖君之材?”

楊秀大喜,道:“不錯,不錯!萬司馬辦事得力,明日孤必重重有賞,哼,太子大勢已去,不足為慮,這晉王楊廣、漢王楊諒,一個得母後寵愛,一個得父皇偏袒,孤必除之而後快。你去青城山求兩道符,求華山的慈父聖母開化孤那對冷心腸的父皇母後,讓他們心中以後只疼我一個兒子。對了,你再請華山神兵九億萬騎,收楊廣與楊諒的魂魄,閉在華山之下,不讓他們魂魄開散,免得他們二人敢起野心,跟我爭奪太子之位。”

楊秀素來相信邪魔外道,到了蜀地後,這裏偏僻落後,巫祠風俗仍重,他就越發信上了求神問道。

“是。”萬智光趕緊答應道,“臣即刻去辦,上次臣已經造了讖言,說木易禾乃當為天子,以當八千年皇運,還說吉祥之兆出於蜀地,想必這些讖言早已天下流傳、二聖耳聞,太子更是提心吊膽,甘為庶人。如今,只要我們再求符派神兵收走晉王、漢王魂魄,這太子之位,不,天子之位,除了蜀王殿下,還有誰能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