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給仇恨(第2/2頁)

人格高貴的獨孤信,因堅信正直與信義,不但被宇文泰利用了一生,還被陷害而死,他的愛女獨孤伽羅,從小就懷抱著復仇的決心,一步步走近皇位,最終在獨孤信死後第十五個年頭,她奪位成功、改朝換代、報仇雪恨,以天子的詔書來對宇文泰、對北周王朝進行了一場公開審判:不義者,必遭報應;欺詐者,終被鞭屍。

可是,獨孤伽羅沒有想到,跟隨復仇而來的家族命運,會那麽慘淡。

並不是復仇本身有錯,復仇有時候甚至是一種自我成長、自我完成的極大內力,而是恨意會讓人失敗,敗去時光,敗去對美對光明對溫暖的認知,敗去曾經純潔美好的形象,最終損毀了曾經正直高尚的人格。

如果敵人夠強大,對他的報復,是超越與碾壓式的勝利。

如果敵人太普通,對他的報復,是徹底忘卻,沒有什麽事比與一個不配的對手較勁更能拉低個人水準了。

可是,不應該恨,一旦開始恨,輸掉的就是自己的人生、自己心靈中的陽光、眼神裏的溫暖,輸掉了自己的道德水準和人格形象。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

優秀,本來就意味著承擔辛勞與遭人嫉恨。懂得設防是一種智慧,輕信是一種不智,而仇恨是另一種不智,倘若用仇恨來報復自己輕信得到的痛苦,只是用一種不智來延續另一種不智。

懷抱信義,總會遭遇欺詐,善良會被利用。相信正直坦蕩,總會碰到取巧者,成就被人竊取。欺世盜名者甚至短時間內會享盡榮耀、出盡風頭,但即使如此,也要學會成長、學會寬恕,學會用自己的拼搏進取來碾碎欺詐者、取巧者的夢想,學會懂得這世界上的一切規則背後也另有一套陰暗的潛規則,學會在看過陰暗之後,還能相信光明。

看透世事不說破,這才叫境界。

所以,在一生為父復仇的最終,獨孤伽羅表面贏得漂亮,她贏得了一個王朝,贏得了南北統一的大業,殺盡了所有宇文泰的血脈後代,快意恩仇、留名千古,最終卻輸掉了生命中的很多美好:夫妻情意、母子摯情、家庭和樂。

兒子的身上必然映證母親的人格力量,而獨孤伽羅又是如此強勢的一個母親,她終生復仇、玩弄權謀的背影,早已鐫刻於英武出眾的五個兒子眼中,以身垂範的結果,是這五個兒子無不深通權術、陰險狡詐、陽奉陰違、表裏不一,為了皇嗣之位,五個兒子互相陷害攻擊,最後全都下場淒涼,個個慘遭橫死,甚至連累到她的孫子們也身世孤苦、被廢被殺。

從楊堅和獨孤伽羅給太子楊勇、秦王楊俊、蜀王楊秀這幾個皇子下過的詔書裏,我們可以讀到很多的責備,很多大義凜然的質問,被稱為“聖人可汗”的父親、被稱為“聖上”的母親,他們後半生的諄諄告誡,卻不能被五個兒子聽取,那是因為,他們自己也沒有達到他們向往的那個至高至聖、仁慈信義的境界。

史學家評論:“楊堅欺人孤兒寡婦而得天下。”當然,在獨孤伽羅那裏,她已經提前認定了宇文泰的罪孽,因此可以不擇手段報復,因此可以以“騎獸難下”之勢、不顧父女親情、臣子忠義,以外戚身份篡奪權位。她在確定自己為父復仇的正義性前提下,以牙還牙,以血還血,欺得坦蕩、奪得率性。

而皇子們卻只學到了她的隱忍、窺伺與權術,沒有學到母親心底的慈悲和對親情、對正義的信仰,最終,獨孤伽羅只言傳身教了恨與欺詐,卻沒有展現出愛與忠誠信義。

朗達·拜恩在《愛的力量》中說過:“愛的力量沒有對立面,生命中除了愛之外,沒有其他力量,你在這世上看見的所有負面事物,都是缺乏愛的表現。”

即使是復仇,本質上展現與傳遞的也應該是愛,而不是恨,所以最終,基督山伯爵懂得了寬恕,懂得了放下,追隨新的愛人去了無人知曉的遠方,重新開始人生。

而獨孤伽羅,她卻懷著自己永不熄滅的怨念,寂寂而終,留下身後五子相攻、江山染血,放不過別人,有時也是放不過自己。

她在太年輕的時候就學會了恨,所以對恨的修習太深,對愛的練習太淺,並不曾懂得,教子的智慧,在於言愛;復仇的智慧,在於不恨;信義的智慧,在於有備。